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游客形象是城市文明试金石

2013年09月25日 08:2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各位,请先来看看以下的语句:

  “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以及“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逐、投打、乱喂动物”、“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上述的这些要求,无论怎么看都像是在给小孩子说教,而且不会超过小学三年级。这不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在和东莞的旅行社从业人士交流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这应该属于启蒙教育的范畴,或是类似于以往的“五讲四美”。

  然而,上述的语句却是摘抄自《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以及《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这两篇看起来像是幼教读物的指南早在2006年10月就已对外发布。而在今年的早些时候,有消息称国家旅游局有意将它们作为合同附件或者出团的随赠宣传内容,即把“文明旅游”写进合同。

  虽然大家在看到上述的内容时脸上可能会露出“不就是这样而已吗”的表情,但业内人士尤其是旅行社人士却是苦笑,说了声“知易行难”。

  今年以来,文明旅游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执政阶层对此极为重视,大概是因为连续出现的出境游不文明现象令人感觉到中国游客的形象就像一个“土豪”,财大气粗而又为所欲为,像这样的人谁愿意和他做朋友呢?

  言及此,笔者想起以往在东北读书的时候,由于当地的广东人很少,要是在大街上听到有人说粤语,那真是感到无比的亲切,这是出于一种对于身份的认同,粤语便是区分人群的文化符号。同样,在旅游的时候,当你说着自己当地的方言时,你自然就代表了你所来自的地方。试想一下,当你在卢浮宫静静地欣赏西方文艺复兴的伟大作品时,附近突然有人大声呼朋唤友:“哇,你过嚟睇下,呢幅画画得几逼真!”在这一刻,假如你是东莞人,是广东人,是中国人,心情一定无比复杂,因为旁边的那些金发碧眼的游客正在以一种鄙夷的眼光看着你,就仿似你们都是从犯。这种情形,无需言语,眼神都是无分国界的。

  作为一个旅游输出大市,东莞每年的出游人数都排在全省前列,而且逐年增加,出境游的增长幅度尤为迅速,东莞人在出游的时候,其形象不仅代表东莞,也代表广东甚至是中国。虽然《旅游法》规定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但要取得成效仍需靠社会各界的努力。

  文明出游中的“文明”,其实不过是说在出游的时候要遵守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则和礼仪,不能光顾着自己,也要将心比心,善待环境和他人。这些在通识教育里面就应该知晓的规则,对于不少人来说却是需要宣传和规定的,难道不是有点悲哀?更令人担忧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在东莞的景区,笔者发现有的家长不仅自己没有遵守社会公德,还带着小孩一起去违反,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社会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的作用?

  东莞2009年就获评“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得以蝉联。在今年3月召开的文明委成员(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徐建华说,去年以来东莞的“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分别位列全国地级市第六名、第九名,同时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弘扬见义勇为的经验做法等工作获得了中央、省有关部门的肯定,成绩“难能可贵、可圈可点”。

  东莞正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并在上个月迎来了“国检”,两个测评体系包括33个测评项目、146项测评内容,涉及100多个单位、32个镇街。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新潮表示,“要让国检组在检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地点,都感受到东莞日益提升的城市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

  东莞近年来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要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文明城市,文明出游应该值得领导层进一步关注。因为笔者认为,游客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试金石。一个城市的市民教育层次如何,从游客在外旅游时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了。

  假如一个城市的游客在旅游的时候总是出现“到此一游”、乱扔垃圾、随处洗脚、大声喧哗这样的行为,当地的居民很难会相信这些游客所属的城市是文明的,哪怕拿过再多的称号。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