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巴金故居将不修复重建 或另建巴金文化博物馆

2013年12月03日 11:20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继“巴金故居原址”文化地标日前在成都市青羊区正通顺街98号设立后,巴金文化博物馆建设也于12月2日提上日程。成都市文化局表示,博物馆2015年8月至12月将作为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不修故居,为何还要建博物馆?

  巴金文化博物馆就在巴金故居原址附近,记者在正通顺街看到,原址标识立在战旗文工团西南剧场前。现场工作人员透露,标识已经立了10多天了,没听说要拆了剧场恢复重建故居。随后,记者向成都市文化局求证,成都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南书表示,不可能恢复重建故居,只能另建一座博物馆。

  不修故居,其实是巴老本人的嘱咐。省文联名誉主席、巴金的侄儿李致说,这的确是巴老本人的意见。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封自己小心翼翼保存了多年的巴老亲笔信。信中,巴老写道:“我想谈谈故居的事,一直没有功夫写出来。我的意思就是: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

  而这封信一直以来,也是李致的心结。“说实在的,对巴金故居,我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从曾经在省委宣传部分管文艺工作这个角度来考虑,能恢复故居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去过若干国家,多数国家都注意保存著名作家的故居。但我是巴老的亲属,明知他不赞成,当然不愿做违背他心愿的事。”

  对此,李南书介绍,考虑到巴老生前的嘱咐及其家人的意见,又综合了新建所需投资和城市拆迁等诸多客观因素,成都市政府最后决定不采用故居原址恢复重建的方式,而是在故居周围另选场地建设有故居风貌的文化博物馆。

  “不花国家的钱搞纪念”,博物馆如何建?

  在巴老写给李致的信中,还有这样一句:“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表扬。”如此,博物馆该怎么建才符合巴老嘱咐?

  据悉,巴金文化博物馆将建在正通顺街战旗文工团西侧,占地面积约13.3亩,由巴金文化陈列馆、巴金文化艺术中心和巴金书院三大主体建筑构成。而在李致家里,记者有幸看到了当年巴老重回故居拍摄的珍贵照片以及故居模型:宅门口的石狮、三进式的院落,花园后面有湖心亭、院内有紫薇树……这些场景,能重现吗?

  翻开项目效果图,记者看到,博物馆采用传统川西民居风貌造型建筑。李南书透露,陈列馆内将设置巴老生活的场景,所有文物也将按原状陈列。文化艺术中心则主要用于展演巴金作品,同时配套演出成都特有的曲艺节目。位于文化艺术中心南侧的巴金书院,除了设置文化沙龙及文物库房外,还将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成为巴金文化旅游品展示区和体验互动区。此外,在规划用地控制区域内还将建设“巴金文化拓展区”。

  李南书认为,博物馆既做文物陈列,也可以通过相关产业项目实现对博物馆的长效保护,实现少花国家的钱。

  延伸阅读

  1904年巴金诞生于成都北门正通顺街的李公馆,巴金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直至1923年秋离家赴上海学习。此后,巴金曾5次回成都。1987年最后一次回到成都时,正通顺街上的老家已然大变,83岁的老人在回成都之前就写信对李致说:“只要双眼井在,我就可以找到童年的足迹!”记者 李思忆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