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退休教授编"珠算大全" 珠算功法用英文标注(图)

2013年12月17日 13:58 来源:大连晚报 参与互动(0)

孙老向记者展示他的著作。

  12月4日,珠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得知这消息,大连理工大学退休教授孙成也特别激动。昨日,他带着自己编著的一本珠算书来到本报,他希望通过这本带有英文标注的珠算教程,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珠算。

  自制的算盘成童年“玩具”

  中国珠算申遗经过了5年的时间,提及此事,老人有些遗憾,“自己没能在这项工作上帮点儿忙。”老人拿出一本《中国珠算普及大全》,上面的编著者名称赫然写着“孙成也”,他告诉记者,这是一本样书,完成时间是2008年,那一年正好是珠算开始申遗。

  孙老是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退休教授,今年已经82岁高龄。这本教授珠算的书籍,汇集了老人半个世纪的心血。“小时候,父亲是一位教员,经常在家教我珠算,我就喜爱上了这个珠子扒拉起来噼里啪啦响的算术工具。”提起珠算,老人的眼中显出奕奕的神采。小时候家里都比较穷,没钱购买算盘,老人就用高粱秆自制了一个算盘,天天在家里练习。“折一段长的高粱秆做‘梁’,多条短一些的为‘档’,再折一些豆子大小的做‘珠子’。”老人进一步解释,这个简易算盘成了孙老童年的主要“玩具”,直到上学后,学校开设了珠算课程,父亲才给他购买了一个真正的算盘。

  让世界知道“中国发明”

  自幼对珠算的喜爱,让孙老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格外注意积累珠算相关信息。从1957年至1978年连续21年间,老人在大学数学系工作期间,就积累了大量珠算资料并着手开始编撰书稿。而这只是著书的“远因”,2008年之前听说的两件事让他下定编著的决心。“一件事是,一位中国小学老师徐思众出了一本名为《珠心算方法》(珠算结合心算)的书,被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看到后,聘为政府贵宾去该国工作。在2002年至2005年间培训了几百名教师,教会全国万余名小学生。”马哈蒂尔的一句话让孙老倍受启发:“一个国家数学水平的提高,就会增强这个国家的国力。”

  另一件事,通晓英、日两种外语的孙老曾经看过日本出版的一本珠算书,书中称“长算盘”(上一下四)是日本的发明”或“改进”。还有一本书更是提出中国上二下五老式算盘“不足”,称“横梁下有五个算珠不如四个算珠快捷方便”。老人对此特别介怀,“珠算明明是中国的发明。”孙老介绍,中国的珠算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末年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书中记载了14种计算方法,其中第13种就是珠算。书中更是详细说明了“上一珠、下四珠”算盘的使用方法。“前一件事给了我启迪,后一件事给了我激励。才决心写一本既‘大全’,又‘普及’的珠算书。”

  英文标注意在“普及”

  如何“普及”?孙老便想到了用英文标注,这也是孙老这部书的最大特点。记者看到,书中不但“算盘”、“指法”这些简短词汇标有英文翻译,而且连“百子叠并和还原法”这样极其专业的珠算基本功法也根据意义翻译了过来。“我怕自己的英文不合规范,还专门请教了英文系的教授,但懂英文的不一定懂珠算,懂珠算的英语不一定好,所以翻译工作是一大难题。”孙老表示。

  孙老感慨地说,珠算迄今为止已有2600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历史证明,它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应该更加努力、认真地将祖先的硕果继承并发扬光大。(文本报记者唐东丽 实习生梁莎莎 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