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新老媒体之间既是对手也是朋友

2013年12月23日 14:5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在信息化社会和全媒体时代,在新兴媒体的“抢逼围”面前,传统报业向何处去?它不仅为业界和学界所热议,也为全社会所关注。作为广大报人,无非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化危为机,进行报业转型发展的再出发,引领传播领域纸质媒体的新变革。另一种则是在新媒体的冲击面前慌了手脚、自乱方寸,惶惶于“报纸到底还能活多久”,说什么报业正在“趋寒”,即将进入“严冬”;个别人甚至提出,“某年某月某日,就是报纸消亡之时”等等,不一而足。很显然,第一种选择是我们报人应有的坚守与担当;而后一种选择,既不符合实际,也于事无补,是万万不可取的。

  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新闻媒介,其传播业态必然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也必然会日益改进和便捷。而且,任何一种新传播媒介的出现,不仅不会也不可能取代原有的传统媒介,相反会对传统媒介既构成挑战和冲击,更倒逼它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谋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

  换句话说,只要处置得当,新老媒体之间既是对手也是朋友,是并行不悖、携手并肩的同伴。别的且不论,就100多年来我国近现代报业而言,不就是在广播和电视两大新兴媒介先后崛起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吗?事实表明:任何新传播业态的诞生,都是特定时期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产物,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存在的价值,都有其他媒介的不可取代性。

  诚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第五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快速与同步、丰富与透明及传播方式的交流与互动、传播渠道的通畅与便捷,使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只能望其项背。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不能不看到,虽然新媒体存在诸多优势,有很多值得传统报业学习的地方,但由于它专业水准不高、队伍参差不齐,存在 “报道复制多”“内容原创少”“碎片化”“浅层次”等缺陷,因此不论是真实性和权威性,还是在传播科学真理、宣传先进文化、弘扬高尚情操、倡导科学精神方面的深度与力度、底蕴与功力,它都难以与党报包括晚报、都市报比肩。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媒体的倒逼之下,不少报纸踏上了转型之路,在“绝地反击”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18种,平均期印数22762万份,总印数482.26亿份。这个数字,同1995年时相比,由于整顿报刊停办了一批报纸,虽减少了284种,总印数却增长了76.5%;同2011年相比,报纸总数下降0.52%,但平均期印数增长5.79%,总印数增长3.17%。

  这两年,笔者通过对一些省、市报业集团的学习考察,欣喜地发现不少报纸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在媒介融合、传播内容、运作方式和传播模式上奋力探索、不断创新,取得屡屡硕果。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现拥有大众网、手机报、手机杂志等新兴媒体,并涉足电视等领域,具备了多种媒体业态,近四年有3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12年,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大众日报》日平均发行量超50万份,创利润5000余万元。

  在这方面,我国晚报、都市类报纸表现尤为抢眼。本世纪初,全国只有晚报120余家,现在已发展至200余家,其发行总量和广告总额已占全国报业的“半壁江山”。前不久,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还审批了十几家新的晚报入会。这些新晚报,正是在网络媒体对传统报业形成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在一些报纸的唱衰之声中,逆势诞生的。

  曾记得1997年7月,当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布停刊的时候,内地有人幸灾乐祸地称晚报已“日薄西山”,《羊城晚报》随即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撰文,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如今,不仅晚报界“四大名旦”(《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今晚报》)保持了品牌优势,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新诞生的诸如 《扬子晚报》《齐鲁晚报》《钱江晚报》《辽沈晚报》《深圳晚报》等也发展强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拿已有55年历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羊城晚报》来说,2013年全国版日平均发行量达179万份,目前正从以报纸为主的报业集团向多产业发展的现代传媒集团转型,力求打造一个与世界同步的现代传媒集团。山东《齐鲁晚报》2012年日平均发行量达150万份,创利润2.2亿元,成为晚报大家庭中的佼佼者。

  国内报业如此,国外的情况同样出现转机。就美国报业而言,2012年终于迎来了一丝亮光。据美国发行核查局最新统计,将数字版与印刷版合并计算发现,到2012年9月,613家日报的发行量仅下降0.2%,而528家报社的星期天报纸还增加了0.6%,其中数字版占15.3%。可以说,它们基本稳住了发行下滑的态势。2012年夏天,笔者曾在纽约州长岛一个社区住了两个月,发现有过半人家订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其中以中老年读者为多。最近,刚停刊一年多的老牌《新闻周刊》,正积极筹备恢复纸媒出版。英国报业同样在努力“突围”,从名闻遐迩的《泰晤士报》、行业翘楚《金融时报》到《每日邮报》,都在嫁接各种媒介样式的长处,推进“报纸+视频+网站”的全媒体发展,从而在新媒体的冲击面前得以稳住阵脚,继续发挥传统报业品牌的应有影响。在日本,报业依然保持稳定的地位,发行量几乎没有下降,《读卖新闻》的发行量一直稳固在千万份左右。电子报纸主要还是作为纸质报纸的附属物而存在,有的只在网站上提供部分新闻简介,读者要了解更多内容还需看纸质报纸。至于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亚洲如印度等,报纸的发行量还稳中有升,有的升幅高达两位数。丁法章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