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南海尚存千余艘古沉船 水下考古任重道远

2013年12月27日 18: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太原12月27日电 (胡健)“据初步统计,在中国南海水域已经发现了近千艘古代沉船,而到目前为止中国能‘下水’的考古工作人员只有50多个,水下考古工作任重而道远。”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说。

  山西博物院和海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特展”27日在山西开展,展出254件出水文物,展品多以瓷器为主,并通过大量场景、模型等辅助形式以及水下考古装备的展示向公众讲述了神秘的南海。华光礁Ⅰ号也是中国西沙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船,对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在约200万平方公里的海里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资源。“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占中国古代建筑的80%以上。而南海下面80%的水下文物都在海南省,因为当时南海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道路,据初步统计,在南海水下已经发现了近千艘古代沉船。”丘刚说。

  水下考古是一门新兴学科,1943年空气轻潜水技术发明之后,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水下考古才开始兴起。据丘刚介绍,虽然中国是从1987年才将水下考古这一概念引进来,起步较晚,但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河流、湖泊、海洋下隐藏的文化遗迹众多,水下考古工作大有可为。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国家文物局先后派人赴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学习水下考古知识,并请国际知名专家到中国授课。经过20余年的努力,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的足迹遍布各地,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分别开展了不同规模、性质的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其中包括广东的“南海一号”,福建的“皖江一号”和海南的“华光礁一号”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水下考古工作,中国水下考古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考古队伍的发展也很快。五年前,中国有水下考古证的工作人员不到20个,需过九道关才能拿到,比陆地考古证要难考得多。截至目前,中国已有50多人考取了水下考古证,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丘刚说。

  今年4月,中国首艘水下考古工作船在重庆开工建造,该考古船设计排水量为930吨,全长56米,型宽10.8米,型深4.8米,吃水2.6米,航速12节。主要工作海域为中国沿海,可承担水下文化遗址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其能够发现、确认和定位水下文物遗存,可对水下遗存进行测绘记录、摄影摄像、遗址清理、提取文物、初步处理等。(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