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百岁马识途谈长寿秘诀:尊重自然 乐观豁达(图)(2)

2014年01月03日 10:57 来源:四川日报 参与互动(0)

  马老的书法,一直在文学圈中享有盛誉。2005年5月,马识途文学创作70年暨《马识途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座专家热烈研讨马老创作成就之后,饶有兴味地参观了同时举行的“马识途书法艺术作品展”。80多幅书法精品,与12卷本的《文集》交相辉映。

  80岁之前,马老还是一个篆刻高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与篆刻几乎是连成一体的。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盖上自己雕刻的印章,成为文人不可替代的印记。马万梅捧出几枚印章让记者看,仔细查看,有刻在石头上、造型奇特的“七十壮丁”、“马识途作于古稀之年”,也有“人长寿”、“驽马”等规整的篆体印章。

  原来,上世纪40年代,马识途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师从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李广田等,曾向闻一多请教篆刻技法,得到这位大家的倾囊相授。

  80岁之前,马识途从来都是自己篆刻。但随着年岁渐长,他眼神越来越差,只好自己先在脑海中构图,然后让儿子马建生帮着刻。

  这些印章,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马老的书案上。如今,只要马老有精神,每天下午3点,马老挥毫泼墨之后,它们都会听从马老的调遣。

  □本报记者 黄里 余如波

  记者手记

  文人清简

  2013年12月24日,成都细雨纷飞。

  马识途的家位于城中心的指挥街,家中没有什么特别豪华的装潢。沙发上满是磨损的痕迹,坐下去便是一个大坑。书架上,《资治通鉴》《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华文学通史》《汉语大字典》等摆放整齐,还有《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马老阅读面之广,让记者咋舌。

  偌大的客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张大书案,十几支各式毛笔列在笔架上,一方方印章安然而立。

  书案后的墙面上,有一幅马识途自书的《桂湖集序》。上世纪八十年代,巴金回到故乡成都探访时,曾和张秀熟、艾芜、沙汀、马识途同游桂湖。马老此“序”即记此次游历。马老手书的序文后,还有另外四人的签名,“蜀中五老”在此相聚。

  “这其实是一件复制品,”马老告诉记者,“原件已经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了。”

  《桂湖集序》的正对面,一块“人寿百岁”的匾额苍劲有力。马老女儿马万梅介绍说,这是不久前从《泰山金刚经》里“集字”而成。匾额左侧,还有一幅笔意简洁、雄健飘逸的骏马。“骅骝亦骏物,卓荦地上游;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画上这行题字,正是百岁马识途健旺精神的写照。

  此时,距离马识途百岁书法展,还有不到10天。记者坐在客厅里,觉得没有半点“百岁寿辰”的气息,只感受到文人的清简。

  不办寿宴、不收贺礼、义卖书法、资助寒门……细想来,这样的百岁诞辰,何尝不是一份献给社会的大礼?

  长寿密码

  不言老 要服老

  很多人都很好奇,马识途为什么如此长寿?马老回答说:“因为良好的作息规律与达观的生活态度。”短短的一句话中,藏着诸多奥秘。

  诀窍一:尊重自然,乐观豁达

  马识途总结出了一首《长寿三字诀》:“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这首《长寿三字诀》,在老年朋友中广泛传播。

  对马老尊重自然规律的养身之道,省作协秘书长曹纪祖有亲身体会。2011年11月,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马老突然有点感冒,四川代表团几位负责人建议:“马老,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看吧?”马老却乐观地说,“我了解自己的身体,就是个小感冒,没什么了不起。进了医院,东检查西检查,反而折腾。耽误我上会。”马老照常出席了会议。

  “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乐观豁达。”马老这样解读《长寿三字诀》的第一要诀。

  诀窍二:关心社会,耳聪目明

  每天早上6点半醒来,马老都会准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这是他几十年形成的老习惯。早饭后他就读报读书,要读本地的报纸、《文学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炎黄春秋》《南方周末》等等,以及别人寄送的各种期刊和书籍,新书古书都要读。直到上午11点休息。午饭后,他一般不会马上午休,会写写字,看看书报,差不多下午两点左右午休,4点起来看书、写字或者接待来访的朋友同仁。晚饭后收看《新闻联播》,晚上10点之前便上床睡觉。

  90岁前,马识途每天都要到外面去散步一个小时。后来医生建议不要上街了,他就在家里购置了跑步机、扭腰机,每天坚持活动半个多小时。每日半小时的锻炼,还让马老找到了写文章的内容,他根据室内健身的体验,编写了老年软体操“十段锦”,顺序是从头顶到脚面,洗面、揉眼、搓脸、揪耳朵、敲腿……

  “什么时候全面地写下来,又是一份馈赠社会的好礼物啊”。马老笑着说,要写的东西太多了。

  拾零

  专栏写作

  两个多月前,《四川文学》副主编高虹拜访马识途,马老拿出一个本子翻给她看。“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都是老人家空闲时构思的小说题材。”高虹说,她细心数了一下,大概有七八个小说的提纲和素材分类。“马老的带有纪实性、回忆性的随笔是最受欢迎的。《四川文学》为马识途开辟了专栏‘西窗闲话’和‘西窗闲文’,专门刊登马老的这类作品。”

  搜到旧作

  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告诉记者,2013年12月初,一位老朋友带来信息:他儿子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份文章,作者竟然是马识途。马万梅立即上网查找,果然发现了一家网站上有1935年发行于上海的《中学生》杂志,在杂志的第51期上发表了马识途写的《万县》。接着查询,又找到了发表于《战时青年》1938年创刊号上的文章《到农村去的初步工作》,它记录了马识途作为一个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心得。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