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渝政协委员吁重建“国立音乐院” 塑城市文化标记

2014年01月18日 2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重庆1月18日电 (张瀚祥)“重庆‘国立音乐院’是后来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一大批文艺巨匠曾在此生活、学习和工作过,在中国乃至世界乐坛都具有广泛影响。”18日,在此间召开的重庆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重庆市政协委员吴铬忠在提案中呼吁重建“国立音乐院”,纪念、发掘、传承“国立音乐院”的历史和精神。

  “国立音乐院”旧址位于重庆沙坪坝区青木关镇“青木关”关口附近。据资料载,“国立音乐院”由陈立夫倡议创建于1940年,当时正处于抗战时期,为避日机轰炸故院址选择了僻静边远的青木关。该院是中国著名音乐家李抱忱、王宗虞等人在大后方筹办的最高音乐学府,著名文化人士谢寿康、吴伯超、杨仲子和民国教育部部长陈立夫、次长顾毓琇先后在该院担(兼)任过院长,江定仙、杨荫浏、刘雪庵等60多位音乐界名流曾在此执教,严良堃、张权、郭乃安、吴祖强、瞿希贤、黎海英等100多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指挥家、声乐家、演奏家、理论家、教育家、译著家和编辑出版家出自于此,因在全国首次举办交响乐会被业界誉为“中国交响乐的摇篮”,是抗战期间国内最负盛名的音乐学院,目前尚有部分大师活跃在海内外乐坛,对中国音乐界乃至文化界影响深刻、久远。建国后,该校北迁,与北平艺青音乐系合并改称“中央音乐学院”。

  据吴铬忠介绍,1995年,在中国乐坛著名指挥家、该院老校友严良堃支持下,由重庆市民族文化促进会、重庆市文化局、原重庆市巴县文化局在“国立音乐院”旧址联合修建纪念物“国音台”。“国音台”高约八米、由三把残缺提琴状的石碑雕塑和石碑围成三角形,呈金字塔状。2005年因新修渝遂高速公路需要,“国音台”被拆毁后另就近择点新建一三角形纪念亭,将原来高八米、三把残缺提琴状的石碑雕塑缩小建在亭顶,并在亭脊上镶嵌创作歌曲黄河大合唱的五线谱,改名为“国立音乐院纪念亭”。

  吴铬忠告诉中新网记者,目前,该亭占地面积已不足100平米,两面下方均为公路、相距仅几十米,一侧有少量民房和废旧厂房,另一侧为山坡,周围山势起伏,灌木丛生,情况堪忧。

  “纪念、发掘、传承‘国立音乐院’历史和精神,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提升重庆城市形象。”吴铬忠建议,重庆市相关部门将“国立音乐院”旧址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并组织专家、学者等专门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完善,形成完整的资料作历史传承。此外,当地相关部门应拨专款重建“国立音乐院”,以展示其历史价值。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