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功甫帖》原件亮相北京 残印显示早期递藏史(图)

2014年02月19日 10:11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与翁方纲勾摩本对比图。(图自中新网)

  18日下午,上海龙美术馆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了中国藏家刘益谦高价拍自苏富比的苏轼名迹《功甫帖》原件,并对社会公布了对《功甫帖》的高清影像资料和鉴定结果,否定此前上海博物馆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藏家刘益谦即龙美术馆的创始人。

  过去两个月,《功甫帖》引起空前关注。这件由中国上海藏家刘益谦于2013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用800万美元竞得的苏轼名迹,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公开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从而引发海内外媒体、收藏界、学者的广泛讨论。

  多种科技手段齐上阵

  昨天公布的影像资料包括《功甫帖》1200dpi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并且主办方用手持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现场放大扫描。据称,这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史上首次采用多种现代技术设备对一件古代书画做出综合鉴定。

  主办方介绍,《功甫帖》在高倍扫描仪50~200倍的光学放大镜下,现场清晰可见众多自然书写特性,例如回锋提笔处笔画交叉处显然较浓的墨色;偏锋扫过纸面时偶然发生的不规则缺口以及自然有力的游丝等。与之相比,在同样光源条件下,翁方纲勾摩本则可显见笔触的不完整,运笔有所迟疑,墨色有改的痕迹,明确的边缘勾线等特征。这些高清图片结合相关机构鉴定报告和专家学者提供的最新学术文章显示,《功甫帖》为自然书写,上海博物馆“双钩廓填说”无法成立,上海博物馆文章不能推翻此前由安仪周、徐邦达等大家做出的此《功甫帖》为苏轼真迹的决定。

  残印显示早期递藏史

  结合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对功甫帖所做的技术鉴定,龙美术馆指出功甫帖用纸与北宋李建忠《同年帖》、苏轼《致知县朝奉》为同一种纸张。

  《功甫帖》上的印章残印是另一个重点。主办方结合最新多位专家文章指出功甫帖上的两方残印,应该合并释读为“义阳世家”印。图像对比分析,这一印章与台北故宫收藏的北宋徐铉《私诚帖》与吕公绰《真诲帖》等北宋名迹中的“义阳世家”印章一致。

  主办方龙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真诲帖》和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欧阳询《千字文》中的“莆阳傅氏”等印件和宋洵美《义阳世家事略》等宋代文献,进一步把“义阳世家”印鉴的持有者,推向宋代傅氏家族,该负责人表示,这使功甫帖的早期递藏史出现了明显线索。

  短评

  吵来吵去 买家大赢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功甫帖》真伪事件延宕日久,整个中国博物馆界忽然噤声,而买家一波波的攻势却是愈发的强劲。这背后,凸显出的学术研究与市场交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就中国古代书画真伪鉴定而言,高倍扫描影像技术恐怕也只能排除“双钩廓填法”一说,以证明上海博物馆结论的证据错误,仍不能就这件拍品作“真”的结论。有评论说,《功甫帖》“事件”证明了官方博物馆的“专家也会走眼”。这是外行话。在文博界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走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为重要的文物做鉴定会邀请多名专家“会诊”,即便如此,也未必都是对的。

  《功甫帖》事件,只是又一次地将官方博物馆专家置于炉火上炙烤,而天价的《功甫帖》却因为热炒起来的巨大争议而变得愈发的知名度飙高,愈发的炙手可热。毋庸置疑,以现在的局面,买家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赢家。(李澄)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