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莎莱:篮球场听毛主席讲话 炕桌熬通宵写"纺棉花"

2014年02月19日 10:2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昨日下午,莎莱的家中设立起简易的灵堂,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士前来拜祭 见习记者 胡琴沁 摄

莎莱家中的阳台上摆放着一个吊椅,老人生前喜欢坐在上面晒太阳 见习记者 胡琴沁 摄

2012年5月20日莎莱在家中 记者刘洪洋 摄

  过去10年,记者多次采访过莎莱,亲耳聆听她讲述《纺棉花》等作品的创作过程。每次采访,老人都会提到,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下文简称“延座”)上的讲话鼓舞了她一生的创作。在她心目中,延安生活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她也似乎一直活在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里。

  记者 王娟

  在“鲁艺”篮球场听毛主席讲话

  莎莱曾多次向记者回忆,当年她在鲁迅艺术学院(下文简称“鲁艺”)聆听毛主席讲话的情景。

  延安文艺座谈会,是1942年5月2日至23日期间召开的3次座谈会。当时莎莱刚从“鲁艺”毕业两年,留校在音乐系研究室工作,没有参加这3次座谈会。几天后,5月30日,毛主席来到位于桥儿沟的“鲁艺”篮球场,跟师生们见面,莎莱得以现场聆听毛主席讲话。

  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莎莱都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主席习惯性地反叉着腰,点着一根烟,跟我们说:你不深入生活,就找不到创作的源泉。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特别是要为工农兵服务。你们现在在鲁艺学习是‘小鲁艺’,要到广阔的天地里去,那才是‘大鲁艺’。要放下你们的臭架子,虚心地学习,像院子里的大榕树一样,把根深深地植于人民群众之中。”

  炕桌上熬通宵写出《纺棉花》

  莎莱回忆,“延座”讲话发表时,正是大生产运动起步时期,莎莱和同事们种了南瓜和西红柿,还参加了纺线组。当时使用老式机器轴线,线特别细,不容易看清,莎莱和同事们就在地上铺上蓝布或者黑布,免得拉丝的时候不小心打了疙瘩。

  听过毛主席讲话后,莎莱也尝试着拿起文艺武器,宣传党的政策。她和“鲁艺”的同事、诗人骆文商量:能不能写一首讲生产运动的歌?骆文很快写出了《纺棉花》的歌词。拿到词作后,莎莱跪在小炕桌上熬了一个通宵,完成了谱曲。《纺棉花》轻松动听,在延安广为传唱并流传至今。

  为群众写歌不难“请”

  记者初次采访莎莱时,她已年过八旬。每次去她家中,她案头都放着一大摞手稿,很开心地向记者介绍她的这些新作,有写给癌症患者的,也有写给小学生的校歌。

  记者曾好奇,什么人能请得动她。莎莱的回答让人吃惊:邀她写歌的人有病友,也有陌生人。老人笑说自己一点也不难“请”:“我写这些歌不为钱,只要是大家愿意要我写、我自己也有兴趣的题材,都可以。”

  一次采访中,莎莱还特意提到:“我总想跟现在的创作者们说,别把时间浪费在金钱和名利的纠缠上,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生活,去创作,真正植根到群众中去,作品才不会是‘蜻蜓点水’式的浅薄。”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