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文化环境脱离不了城市性格

2014年02月19日 13:05 来源:新闻晨报 参与互动(0)

  20年前我采访流行音乐的时候,就做过“上海为何出不了好歌手”的专题,一晃20年,时间、环境都改变了,问题依然提得切中要害。

  上海不是不能吸引好歌手、优秀音乐人,但在形态上,却有着不同的呈现。比如李宗盛、林忆莲都曾在上海生活过,但在上海,李宗盛上了《顶级厨师》节目做嘉宾,林忆莲呢,在上海出了本美食书。原名周鹏的萨顶顶,在北京自己出过唱片,但好几年都没红起来,被冯海宁拉到上海包装,改了名,转了风格,凭《万物生》一炮打响。

  谈上海的文化环境不能脱离它的城市性格。的确,上海没有地下室音乐群体,酒吧里也不怎么唱原创歌曲,音乐人整天泡在一起的圈子也欠奉,但上海似乎有它另一面的强项。比如,音乐剧最早就被上海市场接受,出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创作、制作力量谁也无法小视,再大牌的歌手开演唱会也绝不会忘记上海票房,更不用说那些每年准时踩着节点来请大家破费的。一句话,上海有它独特的音乐景观和城市文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概念:上海的音乐产业追求“made by shanghai”,而不见得非得是“made in shanghai”。

  上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也有成熟的音乐市场,上海文化讲效率,容易吸收全球文化精华,更适合发展要素市场,音乐产业链上的各个要素环节,可以通过《中国好歌曲》这样的音乐新玩法给串连起来。市场健全了,心态开放了,文化生产力先进了,自然能吸引到优秀人才前来“漂”。记者  詹皓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