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秦陵博物院:"兵马俑芽孢杆菌"不可能是1号坑的土

2014年02月24日 08:34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1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宣布,该院刘波团队从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土壤分离的FJAT-13831T菌株,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芽孢杆菌属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孢杆菌。

  兵马俑芽孢杆菌论文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而《华商报》记者采访福建省农科院有关人士时却被告知,兵马俑芽孢杆菌新种所取的土壤样本,与兵马俑及兵马俑坑没有关系,样本来源竟然是研究人员在参观兵马俑后从鞋底上刮下来的土。

  秦陵博物院:

  不可能是兵马俑1号坑的土

  兵马俑虽然参观者众多,但想从坑内取走土却并不容易。秦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说,游客参观只能在护栏外观看,一般人都不能到兵马俑坑里面去。如果有研究需要,经过批准之后才能到坑里面去,取土同样需要经过批准。

  周铁表示,秦陵博物院从来没有与福建省农科院合作过,更没有给他们提供过土样,福建省农科院所说的土不可能是兵马俑1号坑的土。

  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长:

  是自己不小心造成了误会

  既然不是从兵马俑一号坑取的土,那么,该实验的土究竟从何而来?查阅报道的来源,均出自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部长黄献光。记者联系上黄献光后,他称与研究团队核实后才知道,该土的土样来源并非1号坑。

  黄献光说:“2010年5月,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团队到陕西等地采集土壤中的芽孢杆菌之后,到兵马俑遗址参观,在走过参观道后,从鞋底刮取了1克土壤样本,至今大部分样本仍完整保存在实验室,少量用于分离实验,采集者未进入坑内。”

  黄献光在给秦陵博物院的说明中致歉说:“新闻稿(该院19日给媒体提供的)‘坑内土壤’是本人未核对研究专家,为避免误解菌株是兵马俑身上,而按芽孢杆菌存活于土壤的常识加注‘坑内土壤’,但本人未到过(兵马俑)馆缺乏现场感,出新闻稿后,反而造成公众误解,不够严谨,特向博物馆致歉。”

  黄献光说,由于他没有看过兵马俑,所以也不知道游客是不能下坑的,也不能取土的,是自己不小心造成了如此的误会。

  链接

  芽孢杆菌是一类能产生芽孢的细菌,是人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应用于食品、农业、工业、医学、冶金、环保、军事等。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保鲜、生物降污、益生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等一系列农业活菌制剂,90%均来自芽孢杆菌。

  周艳涛

  据《华商报》报道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