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文艺评论家不能沦为文化市场"掮客""经纪"

2014年03月06日 10:00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全省文艺创作规划会,对文艺评论提出了要“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聚人气”的要求。但纵观目前的文艺批评,现状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从批评界很少能听到真切有力的批评,尤其缺少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具有远见卓识的批评。有的批评家屈从于金钱诱惑和人情面子,甘愿当“托儿”和“吹鼓手”,以致批评家变成了文坛“掮客”和文化市场的“经纪”。今天的文艺批评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重建文艺批评的公信力?记者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

  “最令人担忧的是文艺批评精神的弱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何平近年来积极呼吁“重建文学批评”,他指出当下批评界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批判的锋芒越来越钝化。“所谓批评,就是要批判、评价。然而现在挑刺找茬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批评越来越稀缺,没有争鸣,没有商榷,批评家和作家们一团和气、抱团取暖,”那些千人一腔、形式雷同的吹捧,在何平看来,“让人感觉不到文学批评家们的体温和心温。”

  省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毛贵民认为,批评家们对于艺术而言,担任着普及与提高的责任,而我们现在的一些文艺批评家,对于层出不穷的文艺乱象,常常处于失语状态,甚至用艺术的观点加以解释、开脱,使批评也陷入了媚俗的地步。

  同时,文艺批评功利化倾向不容忽视,红包评论、友情评论,使文艺评论沦为又一个名利场。比如,一位作家出了书,往往是自己或者出版社邀请圈子里相熟的好友一起写评论,结果当然是连篇的吹捧之词。南京艺术学院讲师沈凌(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的电影评论大多是“收费项目”:每当一部电影上映时,网络上都会出现不少“捧”和“杀”的声音,其实这些评论中不少都是拿人钱财的,不外乎赚个人气。“实不相瞒,我也曾经收过人家的钱,替人家在网上说过话。”沈凌说,美国的独立影评,往往能左右一部电影的票房,那是因为观众相信评论家的专业精神,但我们的影评往往成了“捧哏”“逗哏”。

  “文艺批评的文风问题也令人焦虑。”毛贵民说,现在我们有些文艺批评,光靠卖弄词藻、制造概念。要论述一个问题时,首先生造一个概念术语,然后再用欧化的语言来反复论述,让读者不明就里。他感慨,“什么时候我们的文艺评论能真正‘说人话’、‘接地气’?”他举例说,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论述中国书法的一句话:“一笔界破天地”,只要笔一划,就能体现长短、粗细、浓淡等,就完成了天地间的一切。“这句话,直白吗?深刻吗?而我们现在的文艺评论家,有不少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整篇文章绕来绕去,满篇都是别人的观点、术语的堆砌,如果把这些都刨掉,拧干水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

  高校文艺批评的过分学术化、圈子化,也是令人忧虑的问题。南京大学教授董健直截了当地说,作为文艺批评的主体,高校的文艺批评在近10年来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就深层原因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行政化,很多老师把更多精力用在评博导、教授、重点学科、申请各项科研项目上,习惯迎合已有的话语体系,论文式的写作极大地伤害了文艺评论本该有的生动活泼,“很多时候这些学院腔浓厚的论文,只有作者自己或者圈子里的几个人看,只有在评职称时能起到作用,根本没有读者。”董健反问:“不以文章质量来评定,而仅仅以刊物等级来区分,发表一篇核心期刊打多少分、一篇权威期刊打多少分,不在这些刊物上发表,就没有分数,评不了职称,这是什么道理?”

  如何建立健康的文艺批评?毛贵民建议,要积极改善话语方式,“当年大诗人白居易在写诗时,会特地拿去念给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而现在有些批评家们的文章,在高深的研讨会或者大学讲坛上,都已经有人听不懂了。这样的文章,就算辞藻再美,也只是空中楼阁。”对此,毛贵民说,现在的评论家们不妨多学学白居易,从改善文风做起。

  文艺批评应该向社会敞开大门。董健教授提议,当下的文艺批评应该扩大作者的覆盖面,多鼓励一线创作的作家、诗人,甚至是普通读者共同参与到文艺评论中来,不能让文艺批评成为一个小圈子里人的自说自话。

  何平认为,文艺批评应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去,批评家们应多介入现实,对当下的文化现象、热点及时跟进,发出有见解、有品格、有温度的声音。

  记者 顾星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