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萧红怀着萧军孩子与端木办婚礼 孩子后来夭折(图)

2014年03月13日 11:11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小金龙巷里流出呼兰河

  11年前,邓先海到香港旅游,路经被称作天下第一湾的浅水湾,听导游说女作家萧红就葬在这里,死时年仅31岁。不由心头震动,让司机停下车,在原址上看了又看。

  他想起20年前,他在武汉采访过端木蕻良。端木当时正在省人民医院住院。印象中端木“十分瘦削,不大像东北人,但健谈,几乎是情不自禁地谈起萧红。”

  回到武汉,他无法遏止地收集史料,实地踏勘,历时五月,终于写成《萧红在汉九个月》。只是端木已于1996年去世,无法看到了。

  昨天,在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武汉春秋》主编邓先海向记者讲述了萧红在武汉的往事。

  《七月》实际是由萧红命名的

  1937年9月,萧红和萧军从上海来到武汉,当时住房困难,诗人蒋锡金在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租了两间房,匀出一间房给二萧住。这是一个凹形的院落。

  小金龙巷离紫阳湖不远,她常去湖边散步。也随朋友们去东湖游玩,上蛇山看长江日落。不知是不是多水的武汉,勾起她对呼兰河边悠远故乡的想念。

  在小金龙巷21号,萧红开始创作她的《呼兰河传》,她拿给蒋锡金看。蒋锡金只觉得浩浩汤汤,只是纳闷连看了两章,都还没看到人物和情节。写作上,萧红有自己“越轨”的笔致。

  这里也成为胡风所创办的《七月》杂志的编辑部。端木后来回忆,萧红是有自己想法的。最初胡风想把杂志起名《战火文艺》,萧红反对说太普通,不如叫七月,七七事变,以此作为抗战文艺的起点,难道不好?所以,《七月》杂志实际是由萧红命名的。

  人生中唯一的婚礼

  这时,端木也来到小金龙巷21号。

  因为战时紧张,找不到住处,一段时间里,端木就和两萧睡在一张床上。萧红和萧军是患难之交,但由于萧军的鲁莽和不忠,萧红曾出走日本。回国后,两个人虽是复合,仍有矛盾。胡风的夫人梅志回忆,有时看见萧红脸上有伤,问她怎么了,她说是不小心碰的,萧军却在旁边大咧咧地说,我打的。端木却细腻,也欣赏萧红。

  之后,萧红和萧军搬到武昌小朝街住。萧红有时会一个人跑到小金龙巷找端木聊天,端木不在,桌上有写了一半的毛笔字,她会接着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还会写出生不相逢未嫁时的字句。

  后来,两萧矛盾也激化。萧军公然地对萧红说,你和端木结婚,好像发配一件货物,让萧红感到受了侮辱,至此萧红与端木开始同进同出。

  这时,萧红怀了萧军的孩子,端木考虑过她多病,年纪比自己大,但还是想给她一个婚礼。

  在武昌大同饭店,萧红挺着肚子跟端木结婚。这是她此生唯一的婚礼。她穿着紫红连衣裙,脚登黄色半高跟皮鞋,给端木的定情物是鲁迅先生给的相思红豆。

  胡风、艾青等都出席了婚礼。席间,胡风让他们讲恋爱史,萧红坦率地说,“我和端木没有罗曼史,我是在要和萧军分手时,遇到了端木”。萧红和萧军是相爱的,但萧军说过“在我的主导思想是喜爱‘恃强’;她的主导思想是过度‘自尊’。”

  萧红说过,“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她的过度自尊,也不过是怕掉下来而用力过猛吧。

  寻找小金龙巷

  前阵有位东北老者来到武汉,骑着车一一寻访萧红在武汉呆过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就找到邓先海反复询问。可惜,萧红在武汉的旧迹仅三教街有一处遗留。

  武昌首个开发的水陆社区里有条通道,约70米长,不足两米宽。社区叶副主任对记者说,这条路拆迁前叫金龙巷。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小金龙巷。邓先海认为,这条小巷就是史料中提及的“水陆前街小金龙巷”。

  如今道路两边都竖起高楼,4、6栋多住着原来的拆迁户。一位老妇人在楼间晒衣服,她指着小路说,这就是金龙巷,过去就这么窄,两边都是小房子,后面还有个金龙寺。老妇人一边说着,一边收好东西慢慢向楼道里走去。

  正是中午时分,时有中学生模样的孩子背着包,低着头,满腹心事似地,行色匆匆地走进楼里。他们是否知道,当年就在这条陋巷里,在武汉最接地气的市井小院里,萧红经历感情的起伏和动荡,也开始写那条北方的河。

  从金龙巷出来到紫阳湖边,步行不足二十分钟。采访时,紫阳湖畔梅雹未谢,柳绿初展。萧红当年看到的此湖当萧瑟荒芜得多。

  离开武汉后,萧红在江津生下萧军的孩子,却夭折。她转道去香港,在那里完成《呼兰河传》的写作,也划上漂泊人生最后一个句号。

  文/记者叶军图/记者喻志勇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