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陈幻作品《危险》:有生理冲击力的悬疑

2014年03月13日 17:2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陈幻《危险》从入手到看完,只用三天。写悬疑小说的读后感,不能剧透,简直是对道德水准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考验。

  《危险》结构工整,是企图之作,体现出创作过程伴随高度自省,有超脱文本的驾驭视角,既有叙述理性也有情绪理性。后来得知作者曾三易其稿,增删高达十余万字。四个季节设置与情节推进有关,开篇的日记与故事主线,内容上若即若离,叙述语感明显不同。大部分疑点散投在春夏两季特别集中在春季,在秋冬两季徐徐解开,疑点分为表层、深层和误导,最深层最核心最沉重的包袱压在最后,节奏相当从容。

  去年《一九四二》宣传期,冯小刚曾提到,历史上和原著中有大量人吃人的情节,后来因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接受程度,对生理上的冲击力,只表现了狗吃人。《危险》是部有生理冲击力的作品。不仅人物的心理逻辑梳理得相当明白,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多重复杂的情绪体验和与之紧密相关的生理感受,一些运动性神经不安和植物神经紊乱的指征描写相当准确,甚至可以在心理诊断学的教科书中得到印证。仅举一例,186页,“(姜燕)多日来的紧张,已经变作失眠、头痛、胸闷、恶心,只要她放松下来,就会被击垮。” 心理学上对于焦虑症状中“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如下描述“出汗、口干、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是两腿无力感等。”书中多处类似描写,可以直接摘出作为案例分析。不禁猜测作者曾经利用自我身心,对重要人物进行过相当深入透彻的探索。实地探索后,下笔时还原,并在读者的阅读体验中重现,容易产生浸入感,可能持续整个阅读过程,甚至有几天递延。

  此类探索,对于作者的神经与体能都是巨大的挑战和负担。人的身心结构有一定规律,强行进入不稳定与恢复稳定都需要周期。虽然作为职业作家,若从未进入过这种写作状态会是莫大遗憾。不断潜入种种情感边界,触摸到具有普遍共通意义的底层结构,搜索更为笃定的表达,这个过程成全了人物,又何尝不是针对自我的挖掘和试探,本身其实并不安全。书名《危险》也许也是作者对探索的直观体验。远离自我习惯漂亮的坚硬外壳,面对内在的脆弱混沌,并在一定时间维度内朝夕相伴,照亮的地方也会发生坍塌和沉陷,虽然有助于个人成长,却难能轻松拔脚走人。小说的笔端,明显粘着于大量心理刻画与剖析,打磨出人性丰富的质感与层次,同时不可避免简化了故事其他方面的表现力。既然已有领略,以后可以考虑更加养生的写法。甚至可以考虑变换对读者的冲击点,从色受想行识中任意组合几面轮番出击,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格局。

  萨特有“他人即地狱”的名言,被他自己和其他多人诠释过,其中一种提到:“并没有所谓的他人,即便有,他人作为客体,只是影响了主体中的‘他人’部分的权重,这一内心对‘他人’的较量,即对自我的批判。人一旦弱化了自我批判的意识强度,价值判断容易倾向于建立在他人思维的基础之上,结果则往往偏离初衷。”看陈幻的《危险》常让我想到这段话,那种现代人特有的彼此依赖又无比疏离的关联处境,稍一闪失,就失去评判的立足点,把自身价值、希望托付他人,而将自我逼入深黑的险境。

  青年作家陈幻的悬疑小说《危险》是部有生理冲击力的作品。不仅人物的心理逻辑梳理得相当明白,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多重复杂的情绪体验和与之紧密相关的生理感受。张梅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