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新媒体变革方向不是重金砸人的短期行为

2014年03月21日 09: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专栏写作是与现代传媒同生共长的产物。专栏意味着传媒从主打“文”的时代进化到主打“人”的阶段,给刊出的那一方豆腐块以双重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报纸声誉+作者声名。它多半也提供一种连续感,某位作者持续攻打某个主题的城堡,每日不落或每周一歌。报、人、文捆绑销售,互相成全,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套规则怕也行了百多年。现在情况有了一点变化,新媒体加入了,腾讯“大家”、百度“百家”、虎嗅网、钛媒体等等来势凶猛,鲸吞而不是蚕食着传统媒体的作者群。专栏写作是不是要重新洗牌了?

  现在到处在谈互联网思维。照我看,互联网思维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字:省事。不用上街买红包放真钞,只需在微信群里点几下,是不是省事?不用开店装修应对工商检查,仅凭在线销售就日进斗金,是不是省事?新媒体时代专栏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同样如此,该写什么还是写什么,能写什么还是写什么,区别只在于文字产品重装上市,供销关系发生了变化。

  从流程上看,新媒体极大地节省了编辑环节。至少从名义上,新媒体专栏都是接受作者自行发布的。节省编辑环节有可能实现双赢:新媒体节约了人力成本,而作者得到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机会。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专栏作者常常得先从地方媒体起步,经过编辑、部门主任、总编的层层打磨,才得以成为专栏主将,写出了名气,得到全国性媒体的约稿,然后又是编辑、部门主任、总编的一道道关过下来,才算站稳脚跟。现在不一样了,以“用户第一”为基本法则的互联网,没有传统媒体所谓的“看门人”,作者、读者短兵相接,人多为胜,一名作者只要文字获得编辑与读者的认可,一夜成名也不是奇迹。新媒体使得写作江山“扁平化”,极大地缩短了作者登顶的道路。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新媒体究竟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估作者的价值,目前还争议很大。如果完全按点击率排名,与新浪博客又有何异?腾讯“大家”今年推出“星期ONE”,每周一万元重奖一篇文章,评选依据是“头条”(编辑选择)+“转发率”(读者选择),似乎很公正,但老江湖闭上眼一想就知道,能够同时获得两者青睐的,必然是时评文、时政文、揭秘文,跟热点息息相关,或最大程度满足公众窥隐的要求,这才是获奖的法门。而百度“百家”的广告模式,以点击量计算收入,更是彻底的传播量为王。“大家”好歹还有编辑卡一卡,“百家”全部交由读者与广告商选择,最终会出现什么局面,大概也能猜出几分。

  此外,新媒体专栏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成熟。不论是腾讯“大家”的高额稿费及重奖,还是百度“百家”的广告收入归作者,甚至虎嗅网、钛媒体的流量计值,都还是一副为作者、读者打义工的高姿态。因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拉人”,要保证作者的写作动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重金砸人以后呢?

  现在像腾讯“大家”这样的给专栏作者的基本稿费都比较高,作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还不明显(但每周重奖制已可窥见端倪),一旦腾讯不再“烧钱”,新媒体或许亦会呈现马太效应,剩下一班人气爆棚的超级写手,其他作者或者回到传统媒体去经营豆腐块,或者甩开膀子搞自媒体。

  或许,网络小说的模式比专栏写作还要成熟些:将写作类型化,再分类推送,各门类形成自己的写作规则。新媒体最大的变革方向,不是重金砸人的短期行为,而是长治久安地搭建渠道,为每个看中的作者找到他的那一批读者。有内容有受众,还有多元的读写环境,才是新媒体的正道。杨早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