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国平的读书观:不务正业 不走弯路 不求甚解

2014年03月27日 14:40 来源:扬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大学生眼里,周国平可算是影响深远的人。他对尼采著作的翻译推介,他细腻入微的哲理散文,风行象牙塔甚至于全国。

  时隔20余年,68岁的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以《阅读与精神生活》为主题,发表了自己选书、读书的不同见解。

  三不主义

  他的阅读观

  周国平开宗明义,自己的阅读观是三不主义——不务正业、不走弯路、不求甚解。

  不务正业、博览群书。他在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念的哲学系,但大量看的却是文学书,四分之三都是课外书籍。“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没人规定你必须干什么。”

  不走弯路、直奔大师。尽管什么书都看,但他有一个原则,就是瞄准经典大师。因为,一个人读书的时间有限,选择非常重要。很多人认为,经典著作很难读,但周国平认为,读原著其实是一个捷径,不应该去读二手、甚至三手的。

  不求甚解、为我所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不求甚解”。他说:“阅读主要是个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没必要死抠含义是什么,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就可以跳过去,慢慢地,不求甚解的阅读过程中,你读过的经典资源逐渐积累。”

  只读经典

  他的选书观

  周国平认为,读书的收获有两种:“一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的东西,这样收获的叫知识。二是通过读书知道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这是自己感悟到的,但此前好像一直沉睡着,现在被唤醒了,激活了,并且因此获得了生长、开花、结果的机会。这称之为智慧。”

  他反复强调经典的重要性:经典经过时间检验,是人类精神成果的载体,通过阅读就可以占有这些精神财富,“当代无大师,当代只出偶像。”

  周国平说,一个人读什么样的书和其精神成长的关系非常大。精神上吸取什么样的营养,精神发育的状态就是什么样的。

  他感慨:“我在机场、车站到处看到拿手机上网的人,网络虽好,但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读书让人精神愉悦。”

  快乐自主

  他的学习观

  “一个人不能少两个最重要的朋友:自己和好书。”周国平建议,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喜欢学习,喜欢读书;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自己读书的标准,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周国平的率性,激发了读者的提问热情。“大家都读经典,那谁来读当代的书?又如何指引我们认识当前的社会?”这个问题,直指周国平讲座中的说法。

  周国平赞扬“提得有水平”。他以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一书为例:“读经典和读当代的书不矛盾,是一种促进关系,如果大家有古典经济学经典的积累,为自己打好底子,就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吴敬琏的理论”。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读者:“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一定的阅读基础,真的会眼花缭乱,所以在这个时代做一个阅读者,要把底子打好,底子好了就可以区别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