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阿来谈新书《瞻对》:望反思和重审历史

2014年04月01日 10:35 来源:深圳商报 参与互动(0)

  从20年前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到20年后的非虚构作品《瞻对》,藏族作家阿来对于康巴藏族的故事情有独钟。3月30日下午,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携最新力作《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来到深圳中心书城签售。在签售之前,阿来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的专访,他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一个土司部落两百年的地方史作为样本,去反思和重审历史。

  康巴文化的反思

  《瞻对》是阿来在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之后的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2013年8月在《人民文学》首发,并捧回“2013年度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大奖”奖杯。2014年1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该书以瞻对两百多年的历史为载体,对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进行历史钩沉,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深刻现代反思。

  若是没有阿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瞻对”是个地名,在藏语的意思是铁疙瘩,事实上,古时的上中下三瞻在宣统三年刚刚设置瞻对治委会不久,就在同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之后被革命党人改名为怀柔县,之后又因重名被改成“瞻化县”。康巴藏民自古以来就居住在茶马古道之上,扼守着川藏交通的要塞。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体制的影响,他们既不同于西藏地区的藏民,又迥异于川西的汉民。康巴人向来强悍,而瞻对人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阿来在书中写道:“瞻化一名中,要害是那个‘化’,——意思是以文明化野蛮,以汉文化去化别的文化。‘化’之目的,是一个政治与文化都大一统的国家。”

  最初想写本虚构小说

  当年为了写小说《格萨尔王》,阿来在四川、青海与西藏交界的藏区游历了20多个县,采集到很多故事,有些故事就是关于瞻对土司贡布郎加的。贡布郎加一出生,就有高僧视他为恶魔降世。阿来把贡布郎加列入自己的写作清单,最初想写一部小说。但随着几进藏区查阅文献,他发现关于瞻对的史料足够丰富已经无需进行虚构写作。

  有清一代,从雍正八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清朝政府七次用兵征讨这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解放此地。两百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等外部势力,都以不同方式介入此地,搅得风生水起。其实瞻对的问题并不复杂,“清代康乾盛世,其实战事不断。翻翻清代史料,不说其他地方,光是藏区,这些年中,从西藏到青海,再到四川,都大小战事不断。真正的问题还是体制酝酿腐败,不但造成财富以非正常方式向少数人积聚,腐败更严重的恶果,是这一体制的上下之懈怠因循,渐渐造成吏不能治而兵不能战。”阿来在《瞻对》第一章就对战事不断的藏区形势作了分析。

  统一了后来者的片面评价

  1950年,解放军第十八军,仅派出一个排,未经战斗就解放了瞻化县城。瞻对这个生顽的铁疙瘩终于完全融化。1952年,新龙县成为这块地方的最终名称。文学评论家洪治纲说:“阿来以文人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牢牢抓住了这个充满吊诡色彩的词汇,一方面借助浩繁卷帙的历史文献,在细密的史料爬梳中,逐一呈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权力部门对瞻对‘劫盗’行为的讨伐;另一方面,又通过田野走访与神秘化的宗教思维,重构了瞻对土司一代代首领尤其是班滚、贡布郎加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他们的‘游侠’气质。阿来以鲜活的笔墨还原了历史,还原了瞻对部落的复杂与矛盾,从而统一了后来者从不同历史视角对其所形成的对立性的片面评价。”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则评价说:“阿来写的是一个小地方的历史,但这是一本大书。她的意义远远超过文学。”谢晨星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