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四军两哨兵掩护200多军民安全转移 被日军杀害

2014年04月03日 14:41 来源: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在溧水区晶桥镇仙坛村有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的是在1942年牺牲的两名哨兵,一名叫张冬青,湖南人;另一名叫范贤贵,宝应人。原来,烈士墓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今年经多方筹款十几万元,将烈士墓重新翻修,这里成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当地村民一直有个心愿,这两名烈士挽救了200多条性命,受老百姓尊敬,但是有名有姓的他们应该有亲人在,不知道亲人在哪儿?

  2名哨兵挽救200多人

  说起这两名烈士的英雄事迹,晶桥镇仙坛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仙坛村原来的会计芮小明今年70岁了,他告诉记者说,这两名烈士牺牲于1942年。

  1942年12月的一个夜晚,新四军江南支队46团直属后勤部队200余人,奉上级命令准备从溧阳的竹箦桥经方山向高淳方向转移,夜宿仙坛村,遇到日本鬼子清乡、扫荡,在日本鬼子快要包围该村的千钧一发之际,两位哨兵利用有利地形向敌人射击,阻击敌人,掩护仙坛村的军民安全转移,自己最终英勇牺牲。

  这两位哨兵一个叫张冬青,22岁,湖南人;一个叫范贤贵,21岁,宝应人。敌人退走后,当地的乡亲们将他们掩埋在仙坛的岭山脚下。1957年年底,仙坛村人民自发建立烈士纪念碑。

  多方筹资修葺烈士墓

  正值清明节来临之际,昨天,金陵晚报记者见到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刚刚修葺完成,旁边有一块简介的碑文,纪念碑矗立在花坛中,大理石的碑身和金色的字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附近邰村小学的师生正前往摆放花篮纪念烈士。

  “原来烈士葬在离这里大约一里路的另一个自然村,但是现在的这个位置是附近一带的最高点,也是当时哨兵站岗和牺牲的地方,经过村民商议,三十多年前,村民便将烈士的骨骸和他们使用过的一支钢笔、一双鞋子迁移到这里安葬了。” 芮小明说。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后的烈士墓越来越破败不堪了,村里人非常敬重这两名救了那么人的烈士,便想着重新维修烈士墓。于是,经多方努力,溧水区民政局、晶桥镇、仙坛村共同出资十几万元,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将烈士墓修葺一新。

  他们的亲人在哪儿?

  既然知道张冬青是湖南人,范贤贵是苏北宝应人,有这样的资料,他们的家人知道他们在溧水吗?芮小明告诉记者说,根据记载,这两个人的姓名和地址应该没错的,但是因为没有宣传,外人几乎没人知道这里有两名烈士,“能找到他们亲人的话,他们的亲人终于知道这两名烈士的下落了,两名烈士地下有知也会更安心。对吧?”芮小明说。

  溧水区晶桥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希望金陵晚报将两名烈士的信息刊登出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亲人。在湖南、宝应的读者,如果你的亲人1942年在溧水当过兵并失去联系了,姓名叫张冬青、范贤贵(或相似读音),请与金陵晚报025-84686500联系。

  通讯员 张福敏 记者 林巧芬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