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叶嘉莹忆李霁野:我对李先生的感念终身不忘

2014年04月03日 22: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通讯:叶嘉莹忆李霁野:我对李先生的感念终身不忘
    4月3日,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在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回忆李霁野先生的帮助之情。中新社发 张道正 摄

  中新社天津4月3日电 题:叶嘉莹忆李霁野:我对李先生的感念终身不忘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我对李先生的感念,自是终身不忘。”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女士3日下午在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如是说。

  当日,来自中国京津沪的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南开大学,共同纪念著名翻译家、作家、鲁迅学生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90高龄的叶嘉莹以李霁野生前好友身份出席纪念大会并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发言。

  “李霁野先生是属于我师长一代的前辈学人。”叶嘉莹介绍,当她于1941年考入当年北平的辅仁大学时,李先生正在辅大西语系任教。“而我不过是一个国文系的新生,虽早读过李先生所翻译的《简爱》等小说,却从来也没想到要去拜望这一位前辈教授。”

  叶嘉莹回忆,直到1948年因赴南方结婚离开北平,与李霁野先生也未曾有一面之缘。“谁料到相隔三十年后,李先生竟成了影响我后半生教学生涯的一位关键性人物。”

  “谈到我与李霁野先生相识的机缘,就不得不推原到我的老师顾随羡季先生。”叶嘉莹介绍,1948年冬季仓促赴台时曾致信顾先生,“老师也立刻给我回了一封信,信中提及他的几位好友李霁野、郑骞诸位先生都已经去了台湾,嘱我到达台湾后向诸位先生致侯。”

  叶嘉莹说,因与外子初抵台湾,很多琐事,诸待安置,所以一直迟到第二年3月才得以拜望诸位先生。“还记得那是一天上午,我在台湾大学中文系的办公室中见到了李霁野、郑骞两位先生,还有台静农先生。”

  “谁知这次与李霁野先生相见不久后,台湾的白色恐怖愈演愈烈,李先生仓促间离开台湾返回大陆。”叶嘉莹讲述了自己和丈夫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坐牢的种种艰辛境遇。“等我再次见到李先生,已经是1979年我回国教书以后的事。”

  ”回想1979年我初抵南开大学时,李先生对我之生活起居以及课业与交通之种种垂顾和安排,曾使我心怀感激。”谈及李霁野先生的帮助,叶嘉莹显得有点激动,她说,因此我来到南开大学以后,遂油然产生了一种极为亲切的恍如游子归家的感觉。

  叶嘉莹表示,自1979年回国综计访问讲学过的学校颇多,有意挽留长期任教的也有不少,“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南开大学,我想主要是因为初来南开讲学时,在李霁野先生诚朴真切的性格与为人之影响下,南开整体给了我一种亲如家人之感觉的缘故。”

  “自从二十五年前在以李先生为首的南开的接待中,就使我对南开有了极为亲切的感情,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今日。”叶嘉莹言及往昔今时颇多感怀,“如今我不仅有了余生可以托身之所,而且更有志趣相投的师友同学,可以一同从事于诗骚李杜的欣赏研读,则人间幸事何过于此。”

  “而这一切实在都源于当年李霁野先生发自南开的对我一声召唤;我对李先生的感念,自是终身不忘的!”叶嘉莹表示。(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