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甲午战争期间慈禧曾将生日庆典费用转为军费

2014年04月05日 09:1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清朝人物

  日本新旧快船可用者共二十一艘,中有九艘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后,分年构造,最快者每点行二十三海里,次亦二十海里上下。我船订在先,当时西人船机学尚未精造至,此每点行十五至十八海里,已为极速。今则至二十余海里矣。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后,我军未增一船。

  清 李鸿章 《上光绪皇帝书》

  甲午海战期间,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不能远离本国海港,要游弋在近海海面上,威慑敌军,“作猛虎在山之势”,这种保守战术惹来后人耻笑。然而,李鸿章真的那么神经大条,不懂军事技术吗?战略虽然错误,但更重要的是找出后面的缘由。

  孙子云:兵贵神速。把它用在近现代海战上,不妨也可以理解为军舰行驶速度和舰炮发射频率。

  1894年农历七月一日,即公历8月1日,光绪和日本天皇同时宣布开战。当时战局尚未明朗,李中堂却忧心忡忡地给光绪上书,建议采取防御战术。为什么?奏章里讲得很明白,北洋舰只航速明显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李鸿章手头也是有数据的,他说日本海军的新旧军舰总计21艘,其中有9艘是1889年后购买和建造的,其航速最快的达每小时23海里,次一点的时速也有20海里。

  而北洋海军的舰只都是在之前购买的,那时候欧洲的造船水平还不够精致,所造舰只航速为每小时15至18海里,而且已经是最快的了。

  恰恰是在欧洲舰只速度有大提升的节骨眼上,清朝有关部门建议停止购买西洋军舰,从1888年到1894年,清朝水师没有增加一艘舰艇。而日方趁此时机,加速购买最新舰艇,“趁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

  李鸿章和丁汝昌强烈要求增购“新式快船”,没有得到回应。李鸿章说,如果临战再买快船,恐怕“亦不济急”,也不能救急。

  除了船速,还有射击速率。日本的川崎三郎所著《日清战史》说:“镇远号的巨炮五分钟能发射28发。”而日本的松岛舰却能在同样时间内发射442发炮弹。

  航速不如,射击频率不如,确实令人担忧。李鸿章说:“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认为只有命北洋军舰“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威慑仁川,让日本舰只不敢离开港口来犯,我跑不过你,炮弹没你密集,但我块头大,能镇住你。这就是李鸿章的战略——“保船制敌”。

  此时的慈禧太后似乎也着急了,她过去用北洋军费建颐和园,而在宣战后的公历8月5日,将其60岁的生日庆典费用紧急挪作军费。然而,“亦不济急”,哎,老佛爷早干嘛去了?

  其后战局诚如李鸿章所言,北洋水师与日本舰队近身缠战,北洋舰只虽然射程远,但是日军舰利用速度上的优势,冒着炮火加速贴近北洋舰只,在进入三千米有效射程后,利用船侧的速射炮密集射击北洋军舰,造成北洋水师的舰体严重损伤。

  当然,李鸿章的“保船制敌”并非御敌上策,只是一种消极避敌战略,他过于爱惜自己的“家当”,低估了日军主动出击的野心,加上陆战失败,导致北洋水师折戟威海。然而,他所提出的教训,还是值得深思的。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