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9世纪黄鹤楼照片现身 民国画家三代珍藏百年(图)

2014年04月23日 08:21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陶为衍的父亲陶冷月年轻时

  历代黄鹤楼地理位置变迁示意图

  制图/职文胜

  上周,上海老人陶为衍决定,将家族三代人保存的百多年前老照片《古黄鹤楼》,捐赠给武汉市档案馆。陶为衍在捐赠函中称:“希望这幅老照片能得到妥善的保存并发挥更好的效用。”前日下午,此照片已从陶家所在的上海发往武汉。

  陶为衍捐赠的这张黄鹤楼老照片,粘于一张有内框的硬底板上,照片长17厘米,宽13.5厘米。三层高的黄鹤楼立于照片右上方,楼外有棚屋篱笆。沿石阶而下,小路旁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门庭外张着有“见龙田”三个大字的布幔。民居后长江对岸起伏的坡地上,各建筑隐约可见。

  年逾七旬的陶为衍透露,这张照片传自其父陶冷月的岳父、清末湖南提督娄云庆,三代人历经百年保存至今。陶冷月(1895-1985)是民国以来声望卓著的水墨画家,兼擅摄影。他将传统中国画技法融入西画光影透视风格,被蔡元培先生誉为“新中国画派”。陶冷月1985年去世,身后存留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沪、苏、浙、赣、豫、皖、川、湘等地拍摄的700余张照片。近日,陶为衍整理父亲遗物时偶然发现这张老照片,立即联系本报余熙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室。获悉老人的捐赠意向后,本报高级记者余熙推荐武汉市档案馆收藏此照。

  据《黄鹤楼志》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历经1700多年,屡毁屡建。1884年,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毁于火灾,直至1985年才重建。“武汉通”、民俗专家刘谦定认为,照片中的黄鹤楼即为1868年清同治年间修建的“同治楼”;“见龙田”出自《易经》里的“见龙在田”,布幔应为相面铺的招幌。

  目前人们公认最早的古黄鹤楼照片由英国拍摄师J·汤姆逊于1871年拍摄,该照片影印件曾于去年在武汉美术馆《江风如影:1858—1910年的武汉影像》展上展出。汤姆逊的照片将黄鹤楼置于画面中心,通过前景城墙、屋顶以及两侧房屋飞檐和远处白塔等景物,烘托出黄鹤楼的雄伟气势。陶为衍捐赠的这张照片,从另一个角度呈现了百多年前的黄鹤楼,周边建筑风貌更清晰、更全面。

  这张照片摄于何时,由何人所摄?记者求证多位摄影、文史专家,他们表示照片应摄于1868年至1884年之间,与汤姆逊的照片景致一南一北,互为补充,极具史料价值。该照片右下角的“POW.KU HANKOW(汉口)”两行英文字母,可能包含了摄影者的名字,尚待考证。

  武汉市档案局(馆)副局长张嵩等专家表示,这张照片拥有百多年历史,系黄鹤楼现存于世的摄影作品中极为珍稀的文物。(记者蒋太旭)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