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黄金新娘”是风俗还是恶俗?

2014年04月30日 08:51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4月27日,一组“泉州新娘嫁妆图”在微博上引发争议,图片中“新娘”从头到脚披挂“重金”,头戴金冠,脖子上挂满金饰,两手臂戴满金手镯,有网友讥之“殉葬品的节奏”,任志强在转发此帖时干脆说“直接埋了吧”。不过,任志强的发言引来了一些泉州网友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要求其道歉。

  尽管有媒体辨认称“黄金新娘”图并非都源自泉州,顺德和长乐亦有份,但闽粤地区“土豪”与“炫富”形象似已挥之不去。有泉州当地网友和专家以“风俗不同”辩解,认为出嫁佩戴黄金是泉州婚嫁风俗,也是新娘传承娘家财产的一种方式,指为炫富实在不该。

  “风俗”两字,多少恶俗假汝之名。女子出嫁,佩戴黄金首饰确是旧时婚嫁习俗,不独泉州,各地如此。除了求得婚礼风光和吉祥寓意,实质是婆家与夫家对女性在家庭、婚姻关系中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一种补偿和保障。正如泉州文史专家所说,夫家给新娘佩戴上项链、手链、手镯、戒指、脚链等黄金饰品,是为了将新娘“锁住”,安心在夫家生活。

  但新娘披金戴银与重金包裹新娘是两回事。前者至少人还是主角,后者却是金光灿灿亮瞎人眼,人与物主次颠倒,难怪网友们只看到黄金闪闪,看不到新娘美貌。

  将新娘当圣诞树一样挂满金饰,显然是基于传统风俗的发明创造。当地网友回忆称:“上世纪80年代就有新娘十个手指戴满戒指的。”这恰恰证明,“黄金新娘”更多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先行发展的结果,是当地民众普遍富裕的证明。它代表一种世风,却与传统无关。说它是民俗,至多是相伴新富阶层而生发出来的伪民俗。

  说到民风民俗,仿佛一定是美好的,先天正确且毋庸置疑。不要说旧时民俗需要革新、扬弃的也不少,比如清明扫墓,有人坚持进香烧纸放鞭炮,有人用花祭替代;至于有人墓前焚烧纸制汽车、手机甚至“二奶”,乍一看是新民俗,毋宁说是恶之俗。随着文明的进步、修养的提高,人们必然会以反省甚至挑剔的目光去审视那些所谓的民俗和伪民俗。

  像中国人这么偏好黄金,恐怕世上少有。从黄金手机,到黄金马桶,黄金汽车,制造黄金产品成了商家极力讨好、吸引富人之举。一方面黄金投资热高烧不退,一方面认为黄金“恶俗丑”的审美观念兴起。黄金无辜,不幸沦为“土豪”象征,像“黄金新娘”如此这般重装上阵,受到公众尤其是精英讥讽嘲笑是一定的。

  黄金只是配饰,顾名思义,是配合并装饰,人才是婚礼的主角,不可由金光掩盖。女性是婚姻中平等一方,不需要夫家重金收买,也不需要婆家重金护驾。“任大炮”一贯口无遮拦,拿人喜事当丧事开涮,刻薄得过了头。但话虽难听,“黄金新娘”一片金光灿灿,由不得让人想起旧时中国女性的弱势角色,哪怕用风俗辩解仍然苍白。徐琼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