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件殷商国宝运抵长沙 含罕见牛肋骨所制卜骨

2014年04月30日 09:1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本报昨日报道长沙简牍博物馆将推出“盛世殷商——甲骨、青铜、玉器珍品文物特展”的消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昨日,百件殷商国宝已运抵长沙,包括甲骨、青铜器、玉器等。昨日与记者一道见证国宝装箱押运的文史专家、贾谊故居馆长吴松庚说:“上个世纪30年代,殷墟国宝曾到长沙,只是无缘与市民见面,这次长沙市民终于可得一见国宝了。”

  多重保护国宝运抵长沙

  这批文物去年开始启动全国巡展,首站是江西萍乡,这是殷墟文物出土后首次跨进长沙大规模展出,长沙站的展出是第二站。前日开始,工作人员在萍乡博物馆将文物打包,昨日上午,最后一部分文物——30多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片、牛胛骨、牛肋骨被打包。

  工作人员非常小心地从展柜里取出文物,装文物的盒子下面铺一层厚厚的棉花,甲骨放在棉花上,再用一层棉花盖住。运送过程中,这些盒子放在一个大箱子里,盒子的周围垫了厚厚一层泡沫和海绵。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研究员何毓灵告诉记者:“甲骨在形成之初便经过了处理,几千年过去,它们的骨质等各种成分已相对稳定,但它们形成时便有裂纹,所以易碎,另外,有些甲骨在出土之后的修复中是用三甲树脂来黏合的,这种黏合剂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中比较稳定,南方湿度大,温差变化也比较大,黏合剂容易软化,如果软化,甲骨便会散架,因此,这些甲骨文物采用棉花包装,在展示中也要求24摄氏度的恒温。”

  昨日与文物同时运抵长沙的还有19个专门为展览定做的展柜,易碎的甲骨要挂起来展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昨日,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现场向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学习了用细鱼线固定甲骨的办法。

  在包装时,记者看到一根牛肋骨做成的卜骨,何毓灵告诉记者,这是一件稀世珍宝,殷商时代的卜骨大多是用龟甲、牛的肩胛骨做成,用牛肋骨做的存世很少。

  “清溪阁醉别”的悲情故事

  何毓灵一直从事安阳殷墟遗址的挖掘工作,他说,上个世纪初安阳殷墟被发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于1928年至1937年间,先后15次对殷墟进行大规模发掘,系统清理了商王宫殿、宗庙及商王陵墓区,出土甲骨24918片及数以万计青铜器、玉石器等,中国考古界的一批精英尹达、夏鼐、李济、吴金鼎等均参与了发掘工作。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侵入华北,殷墟考古被迫停止,专家们将出土的大批国宝曾辗转运至长沙、昆明、重庆等地,这批文物最后被运到了台湾。解放后,文物专家继续对殷墟进行考古挖掘,1973年、1991年、2002年都有重大发现。长沙展出的这批文物主要来自1991年和2002年挖掘成果的一小部分。

  吴松庚告诉记者:1937年殷墟文物到长沙时,曾发生的中国文化史上一件重大事件。1937年12月12日,考古专家运送文物到达长沙时正值南京陷落,这批考古界精英悲愤难忍,齐聚当时位于长沙八角亭鱼塘街街口的清溪阁话别。他们借酒浇愁,一吐胸中郁闷,很多人就醉卧清溪阁中。第二天,他们中的一批人以李济为首,保护着国宝转移至四川南溪李庄,继续着神圣的事业,另一批学者以尹达为首,毅然告别同仁,奔赴抗日前线。抗战以后,史语所迁往台湾,李济等考古学家出版了大批殷墟学术著作,长沙清溪阁也由于悲情的一幕而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清溪阁醉别”至今仍传颂于两岸考古学界。吴松庚说:“70多年前,长沙市民无缘见到殷墟文物,这次长沙市民终于可以一见殷商文化的灿烂了。”(记者 田芳)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