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舌尖2"陷造假疑云:采蜜 提琴女孩故事疑编造(图)

2014年05月13日 09:08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舌尖2》开播之后收视率和网络播放量频频创造纪录,优酷每上线一集,播出量都会立即突破千万。而与收视率齐飞的还有“口水”,《舌尖2》每集播出后都引发大量质疑。

  昨天,著名科学网站果壳网专家、植物学博士顾有容撰文指出,第一集《脚步》中采蜂蜜的镜头、故事构架不但与BBC《人类星球》相似,并有明显破绽——片中藏族孩子一开始爬的是一棵针叶树,而正面镜头给出的实际上是高山栎。此外,第四集《家常》中的穷苦提琴女孩也遭爆料实为该集导演夫妻公司旗下艺人,故事存作假嫌疑。

  40米高采蜂蜜? 可能离地仅2米

  《脚步》开场采蜂蜜的场景(如图,央视截图),曾让无数观众震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节目组表示,那棵树高达40米,无论是藏族小伙白马还是拍摄导演,都是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昨天,植物学博士顾有容明确指出了造假痕迹,“那藏族孩子一开始爬的是一棵树干挺直高大的针叶树,根据树冠的形状、分枝的特点,可以判定这是一棵松属的乔木。”顾有容分析,当白马爬上树之后导演给了树叶一个正面镜头,正是这个特写出现了漏洞,“实际上这是一棵壳斗科的高山栎,前后根本就是两种树。松树很高大,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是上面不太可能有蜜蜂能做窝的树洞;栎树倒是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树洞,但是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米。片中说‘40米高没有任何保护’时,这孩子离地不会超过2米。”

  顾有容还认为,取蜜镜头也很有可能是假的。“BBC《人类星球》拍的是热带森林,很多花都开在林冠上,所以蜜蜂会在高处的树洞里筑巢。而林芝是亚高山森林,花一般都开在地面附近,所以蜜蜂喜欢在靠近地面的树洞和岩洞里筑巢。抄袭者只知道抄故事却不考虑自然条件,止增笑耳。”

  此外,《时节》中的飞鱼桥段也被网友发现与BBC纪录片《生命》之《鱼类》一模一样。

  回应:陈晓卿在作客“优酷美食节”时回应抄袭一事,表示一些镜头的确是BBC纪录片授权使用,“这在国际纪录片界很正常,影像素材的市场很大。”而关于造假一说,《脚步》导演李勇表示正在写一篇回应文章,会就一些细节道歉。

  提琴女孩故事遭吐槽“毁三观”

  《家常》播出之后,提琴女孩沈子钰(如图,央视截图)的故事也被网友“扒”了出来。这一集花10分钟时间讲述了一盘红烧肉的故事,母亲为了女儿学琴,竟然5年不见丈夫,连家人病危都不回去看一下,不少观众认为这样的故事太过“毁三观”,更有网友爆料,故事是编造出来的。

  微博加V网友“Cheka-机枪天使”在微博上通过多张截屏证据,指出沈子钰的家境并不像片中说的那么凄苦,“母亲带着沈子钰租着音乐学院附近法租界老房,月租上万。女孩用的提琴也价值40万。参加过多次商演,更通过比赛获奖获得了7000英镑的奖金,还得到了与世界各国顶尖乐团合作演出的合同。”同时还指出,沈子钰是《家常》导演邓洁夫妻所开公司旗下艺人。

  回应:导演邓洁发了一条长微博表示“陪读家庭的故事能感受到亲情的无私温暖”,此外并没有给出正面回应。而第二集《心传》导演陈磊则在微博上怒斥“造谣诋毁一个孩子,丧尽天良”。《舌尖》官方微博评论说:“亲,坚强点,相信大家会理解,不会伤害一个年轻的孩子……”

  纪录片真实性与艺术性能否平衡

  《舌尖2》的造假风波,再度引发纪录片应该追求真实性还是艺术性的大讨论。

  “虽然说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但纪录片从诞生那天起就伴随着这种争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赵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今业界也没有统一标准,“边缘模糊,不好度量。”

  “应该强调排斥主体上的干预,强调对生活原始形态的尊重,所以跟拍、抓拍、隐拍,甚至偷拍种种形式都运用了,来追求真实、朴实、自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舌尖2》如果真的造假,跟“摆拍”无异。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绝对的真实在纪录片中并不存在,因此艺术与真实的平衡只能靠创作者自己把握。中国传媒大学教师、澳洲国立大学新媒体博士顾洁对记者表示:“终极真实只存在于哲学家的虚拟语境中,镜头在参与描述对象的那一瞬间,就干扰了对象的自然状态,角度的选择就是人主动处理的结果,既然真实性和艺术化处理都只是殊途同归,那为什么要反对?那种认为自然而然,不需要处理和主观创作的观点,不仅是虚无主义,也剥夺了纪录片创作者应有的创作权利。”

  国际大师把脉中国纪录片

  曾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奖的制作人、英国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在2013—2014年度中国纪录片制作联盟年会上作了主题演讲,他注意到了中国纪录片的“中国特色”。

  克拉克指出,中国纪录片喜欢使用大量解说词,“纪录片不是一个文学性的媒介,不是一个带有画面的收音机节目,它是一个视觉媒介,必须用画面、镜头说话。这个现象大大阻碍了纪录片的故事化。”他还特别指出了音乐的滥用。“音乐是很多影视作品的血液,可以营造一种情感的氛围,非常有用,也容易被滥用。我看了一部中国纪录片,它的音乐非常有说教性,每一个镜头音乐都告诉我该如何感受、如何思考,而不是让我作为一个观众来自己决定如何思考。”他强调,内容为王,如果有好的故事,有好的角色,那片子就会很好,即使用手机也能拍,千万不要痴迷于复杂的仪器和设备。

  记者 邢虹 通讯员 李军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