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文学专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与国家脱离了

2014年05月21日 11:25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参与互动(0)

  张捷

  俄罗斯有着恒久的文学气质

  1991年,随着政体的改变,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变,文学曾因一时不能适应而陷入困境,但是它没有像某些人悲观预言的那样走向衰落和消亡。尽管作家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从事创作的人未见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再比如,过去文学作品通常先在杂志上发表,然后其中的一部分再出单行本。到1990年代中期以后,直接出书成为常见现象。此外,俄罗斯各种文学奖有几百种,有的大奖,例如布克俄罗斯小说奖,每年评奖时获提名的小说达几十部,由此可见每年的新作之多。这个有趣的现象似乎和我们想象的俄罗斯并不相同。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本报记者采访俄罗斯文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张捷一一作解。

  多样的当代俄罗斯文学界

  记者:先谈谈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状况。

  张捷:1990年代是俄罗斯社会制度发生剧变和整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这当然会对文学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它的一系列变化。

  在苏维埃时期,俄罗斯文学是多民族的苏联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主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苏联文学随之终止其存在,俄罗斯文学也就成为纯粹的俄罗斯国家的文学。

  苏联解体后,文学界处于混乱无序状态。作为文学界两大派别之一的自由派崇尚西方文化,宣扬抽象人道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文学观,主张文学应单纯表现自我,反对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发挥社会作用。有的人对西方的文艺思潮很感兴趣。他们在1990年代初引进了后现代主义理论,曾掀起过一股后现代主义热。另一派传统派虽然主张和发扬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和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但是他们之中的许多人也已抛弃了社会主义理想,具有浓厚的复旧情绪。有的人从故纸堆里发掘出过去的理论和观点加以宣扬。此外,一些“新潮”作家则大讲“文学是游戏”、“文学是消遣”、“文学就是文学”。就这样,1990年代各种文学思潮同时出现,各种文学观点同时并存,文学界呈无序而多极状态。

  记者:很多人提起俄罗斯,都无比崇敬他们对于文学生活的追求,当代俄罗斯人依旧重视文学阅读吗?

  张捷:苏联解体后,文学与国家脱离了。现在,俄罗斯文学转而受市场的支配,这就使得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过去大不相同。文学脱离国家后,一方面国家不再直接过问文学创作,作家似乎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文学界的气氛似乎也比较宽松和活跃了。另一方面,文学脱离国家意味着国家不再直接扶植文学创作,不再为文学的发展创造包括物质条件在内的必要条件,文学只好完全自谋生路。它被抛到市场之后,由于一时不能适应,曾陷入困境,甚至出现过生存危机。作家出书难,生计难以维持,许多文学刊物曾一度面临停刊的危险。作家们还发现,文学进入市场后,创作仍然没有自由。有的人辛辛苦苦写了一本书,由于不符合市场要求,出版不了,这时他们终于认识到,作品的市场审查是件很残酷的事。向国际投资商乞讨的文学刊物在市场支配文学后,纯文学受到了一定的冷落,在整个创作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作为纯文学主要园地的大型文学杂志度日维艰,印数大幅度下降,有的从几百万份降到目前的几千份。许多刊物,例如《旗》《新世界》《民族友谊》《星》《十月》《外国文学》等,不得不伸出手向国际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的基金会讨要赞助,维持下来。纯文学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有时又不得不降格以就,使得自身的品位有所降低。

  俄罗斯文学普遍出现了怀旧情绪

  记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坛曾经出现过否定苏联时代文学的论调。

  张捷: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俄罗斯人民群众当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怀旧情绪。许多人不再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苏维埃时代和苏维埃时代的一切,开始觉得那时有不少值得怀念和珍惜的东西,其中包括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时大批读腻了“回归”文学作品和不接受后现代主义的文字游戏的读者把目光转向过去,重新对苏联文艺作品发生了兴趣。出版商敏锐地发现读者的新需求,开始出版苏联文学作品,这使得不少名作重新得到流传。普罗斯库林、阿纳托利·伊万诺夫、柯热夫尼科夫、扎克鲁特金、邦达列夫、卡利宁、马尔科夫、斯塔德纽克、卡尔波夫等人的作品重新涌现,开头是试探性地出版,后来出丛书,甚至出他们的文集。

  进入新世纪后,要求全面看待苏联文学的思想倾向仍在继续发展。这一点在新编写和出版的供高校学生使用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教材里有所反映,同时也表现在经过修订的中学文学教学大纲和供学生阅读的书目上。教育部在修订供中学生阅读的书目时去掉了沙拉莫夫的《科雷马笔记》和阿赫玛托娃的《没有主人公的长诗》,恢复了高尔基的《海燕之歌》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同时把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普拉东诺夫的《基坑》由必读作品改为“推荐”作品。

  记者:你怎么看待苏联文学?

  张捷:苏联文学在其存在的70余年(如果从它萌芽算起的话,长达80余年)里,拥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曾经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如果不抱偏见和尊重事实的话,那么就应当承认它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近年来,俄罗斯文学界还在争论有关重编文学史的问题,其实,问题不在于需要不需要重编,而在于如何重编。任何已有的文学史都反映了编写者当时的认识水平,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说,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需要不断修订甚至重编。关键在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和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从事这项工作。如果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把文学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像恩格斯提倡的那样“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这个“最高的标准”来衡量各种文学现象,坚持艺术与政治的统一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反对形式主义观点,又反对庸俗社会学倾向;如果做到尊重文学发展的客观事实,采取一切从事实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那么文学史就会愈写愈好,愈来愈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情况,愈来愈具有科学性,愈来愈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俄罗斯有深厚的文学传统

  记者:我们都知道,中国作协的设立就是效仿苏联模式。在中国作协被几多质疑的今天,俄罗斯作协是怎样一种状况?

  张捷:目前,俄罗斯有两个作家协会,一个是原来的俄罗斯联邦作协,另一个是从中分出来的俄罗斯作家协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处于两个作家协会并存的状态。几年前,这两个作家协会还召开了代表大会,有人做过联合的努力,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记者:现在的俄罗斯作家都不在国家体制内,纯粹是个体写作。

  张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也“下岗”了,国家不再从物质上给予扶持,作家们都成了自由职业者。从事纯文学的人,如果其作品不畅销的话,出版都相当艰难,生活也比较艰苦,如果不从事另一种职业,要想生活好那是不可能的,说不定哪个企业的守门人就是一位知名作家,在这里隐姓埋名,挣那份维持生计的工资,然后进行文学创作。

  另一方面,由于俗文学得到很大发展。所谓一次性文学消费品和“文学快餐”式作品大量涌现。出现了一大批刊登这些作品的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彩色杂志”。这一类作品拥有很多读者,成为“畅销书”。为此,许多著名作家为了捞取金钱,过上体面的生活,也迎合读者的心理,同稿酬丰厚的杂志“合作”。如著名小说家比托夫率先把新作交给“花花公子”连载;著名诗人沃兹涅先斯基常在这样的刊物上发表诗作;女作家托卡列娃也开始为《29》撰稿。目前,俄罗斯最走红的作家是被称为俄罗斯的克里斯蒂的马里宁娜。她原名玛里林娜·阿纳托利耶夫娜·阿列克谢耶娃,1958年生,从1995年至今已写了20部侦探小说,出了115个版本的书,累计印数达1500万册,现在她是读者最多的作家。

  记者:无论怎样,俄罗斯作家的创作在继续。

  张捷:是的,作为一种传统,俄罗斯有着恒久的文学气质。   文/本报记者马志宇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