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赣州客家古民居亟待保护 200余年老宅曾坍塌(图)

2014年06月10日 10:25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作为赣南客家民居重要代表的“九井十八厅”,由于不少此类建筑尚未列入文物保护,保护经费难以得到保证。在此背景下,有专家提出,应引导民间力量保护有价值的古民居。

  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永安村村委会主任朱启珩的心又揪了起来。不久前,村里一栋200余年的老宅在大雨中轰然坍塌,而该村还有3栋这样的老宅子因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

  风吹雨淋日晒

  一栋200余年老宅坍塌

  5月16日10时许,大雨降临。村民朱启帜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循声望去,一栋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宅发生坍塌。“老屋的前厅出现大面积坍塌,所幸里面没有住人。”朱启帜说。

  记者看到,老宅房顶门窗上有大量精美的雕刻,非常讲究。尽管年代久远,依然能感觉到当年的辉煌和气派。朱启帜说,房子人丁最旺时,同时住了65户人家。

  据朱启珩介绍,村里还有3栋这样的老房子,都是“九井十八厅”风格。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上百户人家生活居住。该村现存的“九井十八厅”古民居多数建于清代中末期,主要是大富人家或官宦人家所建的宅院。

  无人住无力修

  老宅10年后或消失

  赣南客家民居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厅屋组合式”民居,一种是“围屋”。朱启珩介绍,前几天坍塌的古宅远近闻名,距今已200多年。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不少老宅的瓦片横梁已超期“服役”,雨水加上年久失修,极易使横梁腐烂,时间一长,这些“上岁数”的老宅还会坍塌。

  “古宅维修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居民自己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朱启珩说,一些老房子没有人住,自然也就没人管了。即便有人住的老房子,因为户主多,修缮资金分摊也很难。村里多次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希望划拨经费修缮,但由于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一直没有立项。

  “这样下去,少则5年,多则10年,这些古民居全部要倒塌,人们再也看不到它们了。”朱启珩无奈地说。

  旅游资源丰富

  期待民间资本注入

  一方面不愿看到古宅消失,一方面又无力修缮,永安村在保护古宅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作为年代久远的古村落,永安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村民希望能据此打造成旅游景点。

  “如今,你仍可看到河头墟上一些骑楼式的古商铺、庙堂等古迹,历经几百年的永安石拱桥依旧是村民们常过的交通要口,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华。”谈到村里的古遗迹,朱启珩如数家珍。“现在交通便利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墟场旁通了水泥公路,赣州城还有公交车直达,每逢墟日,河头墟上商贾云集,热闹非凡。”

  “永安村离赣州市区仅仅20多公里,林木丰茂,山清水秀,水源充足气候宜人,一条清澈的溪河穿过古村,加上这些老宅和历史遗迹,如能发展郊区旅游和农家乐,应该是焕发老宅新的生命力的好路子。”朱启珩说,这个计划该村已经制定多年,但苦于无资金,一直未启动。

  对此,江西师大古建筑保护专家认为,民间资本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力军,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部门应引导民间力量介入,尤其在非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上。他说,古民居的保护需要创新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经费,比如可以通过企业和个人出资,打造旅游产品,既可有效保护古遗迹,又能增加旅游亮点。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