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碎片化阅读不能是全部

2014年06月18日 13:49 来源:内蒙古日报 参与互动(0)

  说这个话题之前,诸位看官不妨先问自己两个问题:一天能看几页书?一天又上几次微信?

  国人大多喜欢听段子,更喜欢编段子,还热衷于传段子。小故事、小笑话,小感悟,都可以编成段子,大肆传播。近的有“且行且珍惜”的“伊琍体”,远的有“咆哮体”,都是些知名的段子,每个段子背后都有一个能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典故。

  这些段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字儿不多,易传易记。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微博、微信大行其道之后,既符合现代人在等车、排队等生活缝隙之中的阅读习惯,还能抓住眼球,所以阅读者日益增多,甚至于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使得本就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一少再少。

  经常写文字的人大抵有这样的感受:要说清一件事儿,用1000字和用100字的难度,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要条理清晰地讲好一个故事已经不易,而用短短的百十来个字将事儿说清楚就更难了。故而能写好段子的人,大多深谙“厚积薄发”之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于是信手拈来,飞花摘叶,皆成妙笔文章。

  但问题在于,人家能写,我们未必就能写,没有扎实的文学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要编一个好段子,谈何容易?借助段子这种不是自己的智慧来当成谈资容易,但修炼属于自己的智慧和学问很难,而后者绝非碎片化的阅读就能撑得起来。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量都靠这些碎片化的段子来支撑,长此以往,有谈资,没学问,如何了得?  □李振南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