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摩诃池为隋朝成都"人工湖" 传杜甫曾泛舟于此(图)

2014年06月22日 08:25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上世纪30年代末的金河。

  2014年5月24日,成都考古人员在后子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的一处工地里,发掘出一段约7米深沟壑遗址,沟壑两侧散落着石块、砖块、建渣甚至是修筑城墙的红色方条石。经考证,这个沟壑,居然是在古代皇城坝中闻名一时的“摩诃池”原址。而这个始建于隋朝的人工湖“摩诃池”,据说唐代诗圣杜甫曾泛舟于此,宋代陆游也曾“摩诃池上追游路”,一个原本只存在于古诗词中文人骚客泛舟的游览胜地,它的“影子”一面市,即刻在市民中引起很大兴趣。

  作为中国南方曾经很有名的水城,古代的成都,自李冰开创都江堰后,引水渠堰遍布全川,成都平原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运发达,为“天府之国”打下了水系基础。至今,成都的地名还保留着不少水道的影子。

  于是我们想知道,从古至今,成都水系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传说中的“九天开出一成都”是如何形成庞大而丰富的河湖水系的?千百年来饱受战乱兵燹的美丽蓉城,市民又是如何度过“逐水而居”快乐日子的?本期起,我们将连续推出“老成都水系的变迁”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沉浸、梦回到成都这个“东方威尼斯”的历史波光中。

  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在选择栖息地时选择了“逐水而居”,而自从李冰开创都江堰后,引水渠堰遍布全川,成都平原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运发达,为“天府之国”打下了水系基础。随着时代变迁,老成都的水系也不断变化着,下莲池街、青石桥、玉沙路、桂王桥、金河路……至今,成都的地名还保留着不少水道的影子。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近日找到了78岁的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陈渭忠先生,听他娓娓道来“老成都水系的历史变迁”。摩诃池:成都历史上最大人工湖

  天府广场附近,原是明朝蜀王府所在地,历来成都城的中心,这里曾经镌刻下了众多其他地方望尘莫及的历史痕迹。这块掘总面积3200平方米的区域里,西南往东北延伸的沟渠,乃是成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湖泊——摩诃池的遗迹,在历史中,它经历了死水变活水,填埋直至消失的过程。

  作为成都历史上最大的湖泊,摩诃池是一个以人力挖掘出的池塘。唐人卢求在《成都记》中记载:“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因为池。”由此可知,摩诃池最早出现在隋朝。史料记载,隋炀帝开皇二年(公元586年),镇守成都的蜀王杨秀要扩建成都子城,于是需要挖土筑城,土挖得多了,就形成了一个“人工湖”。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便说了句“摩诃宫毗罗”(梵语),意思是说这里广大有龙,人工湖于是得名“摩诃池”。

  摩诃池是扩建成都时所挖出的人工湖。当初建立成都时取土筑城时,所留下的土坑也形成了一个人工湖,且这个人工湖至今仍存留,1956年时,成都市渔场迁建到这个水面达到500余亩的池塘中。这个池现在名叫白莲池,位于北三环外磨盘山麓,由通威公司经营管理。《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了白莲池的历史:“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与(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

  张仪张若就是秦惠文王派来灭蜀的大将,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前311年,当时的蜀相张仪筑了成都城,分东西两部,先筑大城于东,继筑少城在西。《蜀王本纪》载录旧闻:“本治广都樊乡,徒居成都。”两江七桥:李冰时期就有“万里桥”

  成都成邑(城市)后,到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守,开启了成都最大两条河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这两条河名为府河与南河,它们在成都市区里交汇的地方,有一座合江亭。现在,这两条河统称“锦江”。

  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穿二江成都之中”,名为郫江(府河)和流江(南河)。郫江就是府河的前身,属岷江水系,是岷江中流的一级支流,它源于都江堰内江水系的柏条河。“郫”字是低湿之地筑邑的意思,这条江流经汶山下的郫邑,因此也就叫郫江;李冰时期,二江平行流于成都城南,郫江靠近府衙,因此又称内江。府河之名因唐肃宗至德二年设成都府而得名。

  郫江和流江上修建了七桥。《华阳国志·蜀志》中介绍了这7座桥的桥名:冲治桥、市桥、江桥、万里桥、夷里桥(笮桥)、长升桥、永平桥。时至今日,被老成都们称为“老南门大桥”的地方,还有个万里号。

  万里桥成为了古蜀的水运码头,是乘舟东航的起程处。三国时蜀费袆使吴,诸葛亮饯行于此。袆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殊不知,隋代成都扩建以后,到了晚唐时期,成都再次扩建。因南方南诏多次出兵顺府河北上犯成都,当时任西川节度使(唐代的地方军政长官)的高骈出重兵方夺回成都。请示皇帝以后,高骈筑成都城之外城,环于大城四周。正名太玄城,亦与原大城共称大城,原大城遂称子城。自此成都成为内外二城。而此前,成都城垣皆以土筑成,至是始于大城外砌以砖甓,成都有砖城自此始。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浩野 实习生 刘星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