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宋徽宗赵佶爱看球赛 在皇宫成立专业球队(图)

2014年06月22日 11:56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蹴鞠,意指用脚踢球,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在汉、唐、宋时代尤为盛行。

  《汉书·霍去病传》注:“鞠,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而戏也。”鞠是以动物皮经过加工后缝制成圆形空囊,内塞动物毛而成。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的功能是用于训练武士的。武士经过蹴鞠训练,可以健筋骨,活四肢,增体力,以便提高战斗力。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体育娱乐活动。

  蹴鞠分有双球门的直接对抗竞赛、单球门的间接对抗比赛和没有球门的散踢白打三种形式。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

  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第七十三首中写道:“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说的是寒食那天,两队宫人在殿前进行“步打毬”比赛。此时,皇上驾到,其中拔得头筹的那一队(比赛的一半人),纷纷停下来跪在地上谢恩,因为对拔得头筹者皇上有奖。第八十一首中则又写到另一个蹴鞠场面:“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写的是寒食一大早,宫女们宿妆未卸,就已经开始进行“白打”了,优胜者要得到金钱奖励。在这两首诗中,不论“步打”还是“白打”,都是“蹴鞠”之戏。

  皇宫中有足球活动,民间同样有。请看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的描述:“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球踢得高过飞鸟,看来球艺不错。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在《清明》诗中也指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说明清明时节蹴鞠和荡秋千的风俗在各地是相同和广为流行的。

  北宋时期,踢球运动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非常流行,当时,不仅老百姓喜欢踢球,连皇帝也喜欢。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徽宗赵佶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球迷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是军人出身,喜欢体育运动,看到踢球能锻炼身体,还能带来无穷的乐趣,就将踢球作为工作之余最主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宋代名画家苏汉臣绘《宋太祖蹴鞠图》,图中共有六个人,前面是身体较为肥胖的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宋太宗)在面对面蹴鞠,站立在一侧和后边观看的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他们都是宋朝开国元勋。通过他们伸长脖颈瞪大眼睛聚精会神的表情,不难看出他们都是球迷。

  值得一提的球迷皇帝是宋徽宗赵佶。赵佶并不喜欢亲自踢球,可是,他特别爱看球赛。他在皇宫里成立了专业的球队,这是拿工资的国家队。赵佶规定,每年在他过生日的这一天,文武百官祝寿之后,皇宫里的球队都要进行足球比赛,以满足他喜欢看球赛的心事。赵佶规定,球队在比赛时,赢球的一队有奖,而输球一队的队长(当时叫“球头”)则要挨鞭子抽和用黄白粉涂脸。这种惩罚方法,并不是赵佶的创造发明,而是当时的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出的馊主意。

  赵匡胤和赵光义只是把玩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并没有因此耽误工作。而赵佶玩物丧志,有时把正经工作都耽误了。

  南宋时期,蹴鞠也是市面繁华的标志之一。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云:“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他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说明清明是蹴鞠的好日子。为了满足蹴鞠活动的需求,蹴鞠爱好者还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由于鞠是圆的,因此名曰“圆社”,相当于现在的足球协会或者足球俱乐部。

  既然成立了足球俱乐部,就要开展活动。于是,各地纷纷成立自己的足球队,开展赛事。南宋周密在其传世之作《武林旧事》中,就开出了两支球队的阵容,以及参赛球员名单和他们在球场上的具体位置与职责:“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有男子足球队,也有女子足球队。据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