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阿城推新书《洛书河图》 痴迷良渚文化

2014年06月24日 10:5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阿城对闪光灯敏感,请大家不要开闪光灯。”主持人做着最后的关照。

  前晚7点,作家阿城在上海图书馆有一个讲座,关于他刚出版的新书《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今天我要说的是……哎哟,才讲一句,闪光灯就来了。”阿城努了努嘴。

  整整两个小时,这位上世纪80年代凭借《棋王》、《树王》、《孩子王》三部曲轰动文坛的作家,一直站在没有射灯的讲台上,后排的观众,几乎是在看一个剪影慢悠悠地讲着符号、星象、上古文明那些遥远的故事。

  穿着一身布衣肥裤,只要现场有人提文学,他就脸色不好,有人要签名,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可是,一旦讲起古代造型史,这又是另一个阿城,可以高兴地在舞台上学巫师跳舞,大讲杭州人最熟悉的良渚文化,并热情招呼:“你们一定要去良渚博物院看看!”

  去年阿城写作此书时,适逢记者发表了一篇关于良渚刻划(画)符号的文章,阿城对其中的两幅图非常感兴趣并用之书中。新书出版后,阿城特意叮嘱编辑寄样书,并表示跟着记者去看看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神徽里的兽是什么

  阿城说是龟,考古专家猜测是虎

  幻灯屏上,出现了良渚玉琮上刻着的神徽图案。人脸,头戴羽冠,双手内屈,好像在按压下面的兽头。这只兽,獠牙外撇,作蹲踞状,有鸟足形利爪。

  “良渚文化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奇特的一个文化。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玉雕已经达到了我们不能想象的高度,除非它有金属工具,否则怎么能做出这么精细的雕刻来?这都是当场做的,我们打一个玉镯子还要一个月到半年。这是什么功力?很多人会说,那就是外星人嘛。”阿城说起故事,一向幽默。

  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了反山遗址,就是良渚王陵,其中的12号墓出土了“琮王”,这个兽面神人图案就雕刻在上面。学界称之为“神徽”,是良渚文化的一个标志。

  但是,下面瞪着大眼睛的兽,究竟是什么动物,却一直是个谜。

  “我认为是龟。”阿城不紧不慢。

  “你看它牙齿是锯齿形的,有爪。而甲骨文是刻在龟壳上的,代表地上的人在问天上一些事情,这件非常重要的事,是龟能承担的。我在贵州苗族的鬼师衣袖饰上,发现了大量类似的图案,就去问巫师:这是什么。巫师说:这是龟啊。”

  对于阿城的说法,考古专家怎么看?

  “这不太可能。它的大嘴两侧有两对獠牙,有獠牙的动物,只能是肉食动物。”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当年主持反山遗址发掘的王明达说,国内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认为它是肉食动物,仅此而已。

  而他认为,可能是老虎,因为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根据中国古代文献上的说法,巫师上天入地,需要借助酒、歌舞、面具,这就是与中国道教有直接渊源关系的“巫师御虎蹻(音qiāo)”的形象。

  拒绝签名拒绝采访

  我又不是演艺明星

  讲到这里,阿城劲道来了。他把反山遗址另一件嵌玉漆杯的图找了出来。

  “如果你们去良渚博物院,一定要看两样东西。一个就是玉琮上的神徽,一个就是这个杯,上面的颗粒,都是玉做的,这是什么?没有说明,只是说是漆器。不,这是良渚时代的天文图。它连星都给我们弄出来了。所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图,比埃及的要早。”

  看来,阿城去良渚博物院不止一次。

  而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全然不知。“他就是这样,绝对不会让你知道他在干嘛。”《洛书河图》的编辑朱玲说。

  但是,“阿老师”是良渚粉,这点,记者深有体会。

  去年,记者写过一篇关于良渚刻划(画)符号的文章,其中用到了两张图,一张是耳壶,一张是黑陶盘,都刻有神秘的符号。阿城在网上看到了,特意托了朱玲打来电话,希望在新书里用上它们,并几次核对文物信息、出处,确保无误。

  朱玲说,阿城特意叮嘱,新书出来后一定要寄两本给记者。

  “但他不会给你签名。”朱玲笑着强调。

  前晚,和记者一样扑了个空的人有很多。讲座结束,许多人抱着书,自觉排好队,等待阿城签名。没想到,他转身就走到了后台,再也没出来。

  有几位固执的粉丝,居然等到了晚上11点多,阿城依旧不心软,不回头。

  “他说,我又不是演艺明星,为什么要签名?”朱玲转述了阿城的回答。

  只是,阿城变得更低调了。他拒绝所有采访,不喜欢有人问作品的事儿,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不写小说了,他会反问:你怎么还在问这样的问题?

  这20多年,他只是一门心思扑在美术、历史、宗教、哲学、电影中,琢磨自己喜欢的事儿。

  讲座结束前,主持人搬来一张凳子,放在台中央,“请您代表中国文化坐一会儿,大家可以提问。”

  阿城走过去,把凳子搬回了台侧,站着:“我只是喜欢中国文明。”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