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剑英曾提议复制曾侯乙青铜编钟(图)

2014年06月26日 15:43 来源:长江商报 参与互动(0)

  口述者:谭维四

  时间:6月22日上午

  地点:徐东省博宿舍谭维四家中

  记者 原丽阳 摄

  1978年2月底的一个深夜,我在武汉接到襄阳地区文博馆王少泉的电话,说随县文化馆王馆长告诉他,在随县城郊公社团结大队境内的一座红色砂岩的小山冈上,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雷达修理所扩建厂房开山炸石,在石头山上炸出了一片褐色土,土层中还有石板,他们怀疑是一座大型古墓。这个王馆长以前在我们办的考古训练班学习过三个月,但他没有见过有这么大的墓葬,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米。

  当时接到那个电话心里就有点准备,因为深夜打电话,无非是两件事,一个是重大发现,一个是有重大破坏。我听王少泉的介绍以后,预感到这个发现非常重要,马上给王少泉下了三条指令:第一,立即停止放炮,停止施工;第二,立即通知地委,请地委出面,通知部队妥善保护现场;第三,马上去现场探察。

  3月19日,我带两个人赶到了那里,成立了一个省、地、县联合勘探组,当天晚上就开始钻探。连续勘探了三天以后,写好“随州城郊发现大型古墓”的勘探报告:虽然有盗洞,但这么大的古墓,里面一定有重要文物,必须尽快组织考古发掘队进行抢救性发掘。

  把表层的土清完之后,就发现墓用巨大的木头盖着,用起重机把椁板揭开以后,里面一坑都是水,西室的水上面浮起了八具棺材,东室浮起两具棺材,大多数都侧翻了。这时,地方的人失望了,他们本想像马王堆一样,挖到一个古尸,然后盖一个博物馆。但是他们看到棺材,以为里面什么都没有。

  把浮棺打捞起来之后,就开始排除积水,清除淤泥。因为水很浑浊,根本看不到水中有什么,用东西往下探也没探出什么。抽水也是很细致的工作,抽快了可能会使一些立在水里的文物倒下来,会有损伤;太慢也不行,因为当时天气炎热,水已经受到污染,文物在里面浸泡久了也不行。抽水过程中一直有人密切观察各室文物的曝露情况。

  水大概下降了40厘米左右,在中室现出了三根横梁,后来有人拿手去探,就摸出了是青铜编钟。然后开始用抽水机慢慢抽水,编钟也一层一层露出来,每一层都有佩剑铜人顶托,横梁两端有透雕镂空的青铜套,几十个编钟基本上好好地挂在上面,一共65个,很是壮观。后来在一个甬钟上还发现了错金铭文“曾侯乙作持”。

  后来又陆续出土了很多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甲胄、生活用具及竹简,制作材料包括青铜、金、银、玉、陶、石、铅、锡、漆、木、竹、皮、骨、角、丝、麻等,出土文物有1万5000多件。

  不只是研究,要让人听到编钟的声音

  编钟出土以后,我们邀请了各路专家来参与研究,有搞自然科学的、搞地质的、搞音乐的。按照传统的做法,我们把编钟保存好,然后写发掘报告、做研究就行了。可是我想,编钟既然是个乐器,就要听到它的声音。当时博物馆有人反对,怕这么好的文物被敲坏了怎么办?

  于是,我请古文字专家裘锡圭等人来研究。铭文上面有记载,一个编钟发两个音。与编钟一起出土的有六个木棰和两根长长的圆木棒。小钟好办,用木棰直接就能敲,那么大钟怎么办?我们开始以为那两根圆木棒是用来支撑编钟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见了就说,能不能用这个敲?他先用木棰敲了敲,声音像破锣,觉得不对,然后我用木棒敲,编钟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我觉得,编钟既然是乐器,就不能只见其形,不闻其声。于是我们决定8月1日在随州搞一次演出。7月底,我们召集了一些音乐家,把编钟搬到部队的舞台小礼堂。演什么呢?我想,虽然编钟埋藏了2000多年,但我要用它演奏古今中外的曲子。于是,决定以《东方红》开始,还演奏了古曲《楚殇》以及外国的《魂断蓝桥》等。

  8月1日演出那天,来了很多领导。还有电影厂、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一下子就轰动了世界。轰动产生以后,麻烦又来了,很多人都要求听编钟演奏。但是,编钟同时也是文物,怎么能天天去敲呢?

  9月,编钟搬回了湖北省博物馆。为了宣传,要让人们听到编钟的声音,但不能每次敲原件。于是我提出进行复制。我的想法是,要想让人们了解编钟,必须要有现场演奏。叶剑英来视察的时候,我不在单位,他敲了一下,说这个好,西安兵马俑不是已经复制,搞了一个兵马俑博物馆吗?编钟能不能复制,让人们听一下2000多年前的声音?接着,又来了好多领导,来一个人我就说一次,要复制编钟,要建音乐厅,要盖编钟馆……这些领导都表示了支持。

  1982年,28件样钟复制成功;1984年,编钟全面复制。为了庆祝那年国庆节,整套编钟要搬到北京演出,人民唱片社还动员中国广播乐团邀请我们到北京广播剧院去演出。为此,我开始筹备编钟乐团。然后又到了中南海演出,影响更大,后来又去了巴黎、日本、华盛顿,演遍了全世界。

  谭维四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考古发掘亲历者,曾侯乙编钟研究与复制的主持者。

  1930年4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现望城县),1949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校。1953年开始从事文物考古与博物馆工作,历任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队长、副馆长、馆长。

  曾主持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与沙冢楚墓、随县曾侯乙墓等重大考古发掘与研究。1979年主持曾侯乙编钟的研究与复制,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