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曹禺之女谈《雷雨》:80岁,还不老

2014年07月05日 1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题:曹禺之女谈《雷雨》:80岁,还不老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今年是曹禺名作《雷雨》上演80周年。曹禺之女万方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忆父亲的生前过往。

  万方至今记得四五岁时去首都剧场看《雷雨》。“第三幕的电闪雷鸣把我吓哭了,爸爸一把抄起我,用胳膊紧紧夹着,弯腰埋头,跑出剧场”,她说多年后回想当时的情境,已经想不起当时的害怕,反而有一种负罪感,觉得自己的哭声影响了看戏的观众。而心中这颗“剧场神圣不可侵犯”的种子,正是父亲曹禺给她种下的。

  经典如斯,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雷雨》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每年的必演话剧;还被改编成电影、评剧等剧种以多种面貌呈现。正如曹禺所言:“‘雷’代表天上轰轰隆隆的声音,警醒芸芸众生;‘雨’代表来自天上的洪水,把大地冲个干净。”

  万方表示,原来不明白的一些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明白了。侍萍说不愿意待在这,那她为什么不走呢?除了想看儿子,她其实还想看周朴园。相见的时候,她为什么要说老爷的一件衬衣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想明白了这点,突然特别难过。《雷雨》没变,但你成熟了,《雷雨》展现了更丰富的面目。”她眼中的《雷雨》就像钻石,“可以有很多切割面,每一面都闪烁着光彩,让人有一种想重新解读的意愿”。

  尽管《雷雨》获得赞誉,但曹禺本人在后期却表示,该戏的结构有些过于戏剧化。万方说,父亲曾跟自己谈到过这个问题,他后期对《雷雨》戏剧结构的思考,很可能是因为认为戏剧出现新的变化,而《雷雨》经典的三一律是否已成为局限所在,“我觉得他有一种自我怀疑,这是他性格所带的成分。尤其经历过文革之后,他自我否定这种感觉会很强”。

  事实上,由于后来开始担任各种挂名职务,如主席、院长之类,一定程度上致使曹禺后期鲜有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晚年的曹禺自己也很苦恼这个问题,甚至曾为写不出好作品难过,“不只我父亲,像他们这一代的文人都是这样的经历,这或许和当时的环境有关。心灵的自由最重要,若失去了这样的环境,大概生命就会枯萎,创造力亦随之消失。”万方回忆,由于经历文革,父亲甚至特别羡慕胡同中扫大街的老太太,“他恨不得我们一字不识。至于他后期创作的《王昭君》,则从未跟我谈起过,现在演出的也很少。”

  曹禺以话剧知名,万方从小受熏陶,但其第一个话剧剧本却是写于2006年的《有一种毒药》,颇显得有些“大器晚成”。顶着“曹禺女儿”这一特殊身份,万方说:“很多人都问我,作为曹禺的女儿是不是感觉有压力,以前我一直觉得没有。后来我才发现有。这压力使我直到五十岁才写出话剧。其实就是因为父亲的话剧成就在那里,让我不敢写,直到自己觉得有了足够的写作经验才敢尝试。”

  她透露,目前正在改编《雷雨》,缘起是受到濮存昕的启发,“他说其实《雷雨》可以再写,以周朴园为中心”。在北京人艺的第三版《雷雨》中,繁漪是绝对的主角,而万方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周朴园过去是当作资本家来写的,但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今天可以有不同的认识。”

  “我一直相信,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时间。是时间在给予作品生命。80岁!《雷雨》还不老,依旧吸引着今天的人们走进剧场观看,吸引着今天的戏剧人去演绎。”她说。(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