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孙晶岩推报告文学"西望胡杨" 全景展现北京援疆人

2014年07月14日 16:0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西望胡杨》 孙晶岩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援疆干部用汗水在新疆的大地上浓浓地描上一笔,我的任务是为这些援疆人浓浓地描上一笔。

  晚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用四年时间不要一分钱报酬,坚持在和田采访,最终完成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呢?

  孙晶岩:2010年,应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邀请,北京文联派我前往和田,采写北京援疆干部。当时只是邀请我写一个中篇报告文学,我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于2011年在《北京文学》杂志发表了两万字的报告文学《大漠胡杨》,我就可以交差了。

  之所以要写长篇,是出于我对新疆人民的感情。我四年前在新疆深深地感觉到“7·5”事件后,维汉关系有所倒退,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新疆不能丢”。我从小在西北当兵,22年前就采访过昆仑山戍边军人。我牵挂那些淳朴的人民,怀念那片浑厚的土地。我写西气东输工程时就是从新疆起步开始采访,我觉得自己和新疆有缘。

  晚报:为什么要用四年时间写这本书?

  孙晶岩:首先,北京第七批援疆干部援疆期限三年半,医生、教师每年都在轮换,所以,要想完整地采访到第七批援疆干部,时间长度必须跨越三年半,再加上写作编审,这就需要四年的跨度。

  晚报:三年前,我去过北京援疆指挥部,也采访写过北京援疆的医生,所以对您书中的许多情节非常亲切。

  孙晶岩:是吧,那你是有切身感受的。四年前到和田条件非常艰苦,当时指挥部把我安排在和田宾馆住,为了与援疆干部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坚决要求搬到援疆干部宿舍住,宿舍房顶漏雨,吃的饭菜口味欠佳,工作压力大,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流鼻血、嘴唇干裂是家常便饭,我就经常半夜三更被渴醒。当时非常惨,我居无定所,四处打游击,我看到了援疆干部的艰苦,体会到他们的不易,特别心疼他们。我的很多采访线索就是在食堂吃饭、散步聊天、体育锻炼中获得的,我觉得我来和田的任务是当学生来了,援疆干部用汗水在新疆的大地上浓浓地描上一笔,我的任务是为这些援疆人浓浓地描上一笔。

  所以我下定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一定要完成这部书。一方面详细描写援疆干部无私奉献精神,另一方面呼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追踪维吾尔族的由来变迁及民族融合,再现维汉一家亲。

  晚报:《西望胡杨》不仅歌颂了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一、二章和最后一章还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探究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史、文学史、音乐史、艺术史、宗教史,追踪了维吾尔族的由来变迁及民族融合,再现了维汉一家亲的真实故事,更增加了这本书的厚重和历史感。

  孙晶岩:这几章也是我独辟蹊径最下工夫的地方。为了研究维吾尔族文学史、文化史,我自费去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查阅资料,找学者请教,学习维语与维吾尔群众广泛交流,发现维吾尔族曾经有过辉煌而灿烂的文化,《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11世纪喀喇汗王朝杰出的诗人,一千年前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纳瓦依是六百年前的诗人,维吾尔族文学史实际是一部诗歌史,维吾尔族诗人灿若群星,所以我在开篇用很大篇幅专门讲述维吾尔族的文学史、文化史,写维吾尔族人民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所作的贡献。在本书第25页,我用五条专门驳斥民族分裂分子分裂祖国的谬论。

  晚报:采访中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孙晶岩:在和田,我经常流泪,当我看到解放六十多年后,老百姓还住在笆子房的时候;当我在47团老战士墓地凭吊,面对凄凄荒草荒凉墓碑的时候;当我得知我接触过的援疆教师牺牲在和田的时候;当我看到援疆干部被病痛折磨咬牙坚持战斗的时候;当我看到援疆干部被跳蚤叮咬身上贴满创可贴的时候……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我亲眼看到北京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秉承“首善标准”,首善标准就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以一流的工作业绩,服务和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体现首都水平。四年来,北京累计投资49.11亿元,着力惠民。北京援疆给和田人民盖了大量的富民安居房、棚户区改造房,学校、医院,北京人盖的楼特别结实,能抗8级地震。和田拓宽改造、新修了六条路,多所医院学校,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全国十九个省市对口援疆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北京援疆是全国援疆洪流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人民的真切关怀,凝聚了全国人民对新疆人民的深情牵挂。

  尤其是对于维吾尔族文化史、文学史、音乐史、民族变迁史及维吾尔族为中华民族统一所做贡献的描写,关于新疆音乐的兴盛必然有文学因子的支撑、维吾尔族文学史是诗歌发展史、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维吾尔族是一个重情重义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民族的结论,对于维吾尔族人民历史功绩的肯定,对于新疆问题的独立思考,都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写援疆人,我是累并快乐着。

  新作还是新疆题材,援疆情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里。

  晚报:你说过要沿着费孝通的足迹前行,做田野式调查。四年中贴着地面行走的采访和艰辛,让许多男作家都佩服。

  孙晶岩:不敢当。我辈从学养上永远赶不上费老,但我很幸运得到过他的指教。写新疆,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履行责任和使命的必须。作家没有知识储备是无法承担重大题材的创作,写新疆,我既要学习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也要学习历史文化,还要学习哲学和国际政治学。近距离地接触援疆干部,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王成国总指挥在夹缝时间里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到夜阑人静;高云峰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中研究农业经济学,整天琢磨着把北京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到和田,让和田农民尽快地富起来。北京援疆干部卧虎藏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招儿,跟他们在一起,我深切体会到什么叫做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多元文化、科学发展,我们在和田指挥部的院子里被农民烧麦秆烟熏火燎呛得一边咳嗽一边讨论国土周边安全和大国博弈,我们在和田漆黑的夜色里一边跑步一边仰望星空想念北京,在援疆人面前,我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必须扎扎实实地读书,跟他们在一起,我是累并快乐着。

  我最近又在创作新作,还是新疆题材,援疆情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里。

  书荐

  一本新疆的教科书

  长篇报告文学 《西望胡杨》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孙晶岩四年倾心之作,全景式展现了北京援疆人的精神风貌。这部作品是北京市文联文化援疆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北京作协文学精品项目的签约作品。四年来,作者四下和田,与援疆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采访人数达200余人,创作了这部59万字的皇皇巨著。该书出版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7月3日举办的作品研讨会上,著名评论家崔道怡开场白,更以几个具体数字引得大家一片笑声。他说,这是一部厚重的书:我称了称,书重达840克,光目录就有11页,在当前的形势下,该书的出版可谓恰逢时宜。该书记录了北京援疆干部隐秘的内心世界,为辉煌的援建岁月留下了传记,这是作者血汗的积累,也是援疆人的群英谱、功劳簿,是一部展现新疆和田发展变迁的史诗。

  北京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曾多次带领艺术家到和田慰问,也曾与孙晶岩一起去和田慰问采访。他认为:“《西望胡杨》是一本新疆的教科书,它以全视角、全方位、系统地揭示了援疆人的精神风貌,全面展示了他们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这本书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桩桩生动的事迹,表达了援疆人的精神,从而感染到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著名作家张胜友认为:“孙晶岩不畏艰苦、坚持田野调查,深入到少数民族生活的底层,真实再现了维族和汉族百姓融合共存的生活场景。她不是单一地写援疆,而是大写意的境界,有独特的文化思考,提升到国家边疆的安危、各族民众的大融合、大团结。”

  著名评论家黄桂元说孙晶岩在田野调查过程当中不怕苦,知难而进,行者无疆。他用五个字来形容孙晶岩的作品:“大、正、实、多、杂”,大就是题材宏大,宏大视角,国家叙事;正就是堂堂正正,给社会提供正能量;实就是田野调查,现场实录,实实在在;多就是勤奋多产,著作丰厚;杂就是题材宽泛,领域驳杂。

  与会者认为,这本书是群体人物的写作,每个故事都很感人。不仅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一个个“和田北京人”无私奉献精神,还独辟蹊径,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探究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史、文学史、音乐史、艺术史、宗教史,追踪了维吾尔族的由来变迁及民族融合,对于新疆问题的独立思考不仅具有原创性、前瞻性,而且发人深思。

  赵李红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