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子助北京30万巧娘发洋财 民间手工艺品走出国门

2014年08月05日 08: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刘立军在工作室

京绣晚宴包

京绣作品

  已经为“巧娘”事业奔波了11年的北京“苗荟巧娘工作室”负责人刘立军,在小心翼翼地从包中取出由五个绣娘花费一周时间所绣的京绣手工艺丝巾时,仍掩饰不住珍爱与自豪的神色。

  别小看这“巧娘工作室”,就是它们,将农村巧娘的手工艺作品卖到了外交部礼品大厅、奥运会、美国华人社团和跨国企业。它们是北京民间妇女手工艺品的“推广者”,也是几十万农村巧娘的“靠山”。

  “不能用完全的公益思维来看待这件事,我们做的应该叫做社会组织型企业,仍然走的是市场化道路,采用‘工艺目标+商业手段’的模式,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传承文化。”刘立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着海外生活背景的刘立军,谈起最早是如何想到要做民间妇女的手工艺品时,坦言是欧洲国家对于文化传承的保护和重视给了自己很大的震动。作为“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曾和苏绣、蜀绣等今天享誉海内外的绣法齐名,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选料贵重,色彩绚丽,针工巧妙,而这一切在近年里却难以为人所知。“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两者提供一个桥梁,既让这些妇女们有一个挣钱的渠道,能够创收增收,又传递了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刘立军说。

  这一理想最终能实现,离不开北京市妇联一项名为“北京巧娘”的庞大的工作项目。

  为了推动北京民间手工艺品的传承,拓宽城乡妇女的就业渠道,从2005年起,北京市妇联、北京市科委在全市范围里开展了以“科技支撑活力,巧娘巧手巧致富”为主题的“巧娘工作室”创建活动。刘立军的“苗荟巧娘工作室”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工作室之一。

  “截至2013年底,北京共有307个巧娘工作室,32个巧娘手工艺品专卖店、5个北京巧娘手工艺品研发基地,17个巧娘手工艺发展促进会,直接安置妇女就业近6万人,弹性就业妇女覆盖超过30万人。2013年的销售额达到近8亿元。”北京市妇联副主席、北京巧娘手工艺发展促进会会长王淑存对本报记者表示。

  现在,北京巧娘的精湛技艺已经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全国妇联和北京市商贸委的支持下,北京市妇联每年都组织巧娘远赴意大利、伊朗、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参加展示交流等活动,在每年的中国(北京)国际妇女儿童产业博览会上,也都专门设立了“北京巧娘手工艺”展区和项目推介。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巧娘精心制作的600万片红叶和代表四季更迭的花卉梦幻般绽放在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上;在国庆6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群众游行高举的花束、花环也有很多是由北京巧娘亲手制作。“对于妇女致富、家庭稳定、文化传承来说,巧娘事业都是意义重大的。在民间妇女中有很多人或许没有读过太多书,但是却是真正掌握这些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技艺的人。目前昌平巧娘黄小群的金丝镶嵌、怀柔巧娘滕天新的布糊画、石景山刘立军的京绣苗绣等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奖项,入选了正式的外事礼品名录。有的巧娘工作室仅20多个人,凭借向俄罗斯出口的围巾、披肩等手工编织物,全年的销售额可以超过千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王淑存对记者表示。于静绣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