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韩寒郭敬明作品只能叫粉丝文学

2014年08月05日 10:08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北大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对韩寒、郭敬明作品的评价,是很客气的。他说,“他们在文学最为困难的溃散时期,标举文学的旗帜,召唤起一大批文学青年,使文学这块领地洋溢着活力和激情”。

  韩、郭等人作品,严格说,那不叫文学,这是很多人已经指出来的。很多年轻的作品创作者,他们缺乏文学诚意,并没有试图去做出艺术上的突破,谈不上为文学做出什么贡献。不过,他们倒是在市场上收获很多。因此,这类现象,首先是一种商业现象,其次才是一个文化现象。

  最近,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他的书《告白与告别》同期上市。据说是本散文书,其实不是,用我的同事的话说,应该叫“韩寒的电影拍摄记录,外加偶像写真集”。也就是说,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电影的周边产品,搭电影的上映期挣快钱。谁来消费这些东西呢?我想,大部分应该是粉丝。

  粉丝古来有之,在商业社会,其商业价值被充分地开掘,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偶像无条件地掏钱。粉丝经济、粉丝文学、粉丝电影,便应运而生。

  以前,文学作品的受众统称叫“读者”,电影的受众统称叫“观众”。这种比较笼统的称谓,恐怕不足以应付商业经济的现实。某些作品和电影的对象,就是粉丝,比如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系列,就是典型的粉丝电影。

  粉丝文学,值得正视和研究,但大部分是没有什么文学史意义的,可能也不需要一定要给予文学史意义。

  文/刘敏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