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暑期荧屏出现“国学热” 文化类原创节目“竞技”

2014年08月06日 10:2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8月3日晚,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湖南大众传媒职院演播厅录制。从上周起到8月下旬,比拼中国文化的《汉语桥》,每周二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播出。

  《汉语桥》并非今年暑期唯一的“国学”类电视节目。拿起遥控器搜一遍,就能发现,以往有点冷清的“国学”节目,在这个暑期格外热闹,央视一套、湖南卫视、浙江卫视、贵州卫视、河北卫视、河南卫视等纷纷打出“国学”牌。这些“国学”类电视节目同场竞技,似乎让暑期荧屏多了些文化味儿。可要真正成为一种传承中华文化的力量,变成一种文化自信,需要文化传播者的不懈努力。

  一个文化风向标

  粗略统计一下,仅卫视平台,暑期播出的国学类电视节目不下十档,既有今年全新推出的文化类原创节目,如央视一套《中国成语大会》、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甘肃卫视《大国文化》等;也有颇有口碑的“老牌”文化类原创节目,如湖南卫视《汉语桥》、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等。最受关注的则是央视一套于7月13日首播的第二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成语、诗词、汉字,这些节目内容无一例外属于“国学”范畴,业界也把今年的这一波电视节目潮称为“电视国学”热。而这股突然刮起的“电视国学风”,多少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季的成功有很大关系。去年暑期,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一套播出,制作成本不足《中国好声音》的10%,收视率却直逼同期播出冠军《中国好声音》,成为“现象级节目”。

  在收视率依然是节目生存“王道”的当下,仅靠一两个节目的意外走红而群起 “跟风”,并不是充分理由。有业内人士认为:“电视国学火爆的背后,是重拾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心愿。”国内知名历史学家纪连海在媒体上直言:“国学综艺节目走到今天变得活跃,有它正常的背景和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当老百姓在解决温饱和娱乐问题后,就会发现我们的心灵是不是缺少什么,是不是需要一些新的动力,这个时候国学综艺节目就应运而生。”

  对此,观众作出的评价更为直接。署名为Bickey的观众表示:“中国电视节目开始重视自己的文化,这本身就是进步。我们的文化终于自信起来了。”署名为“纬度-张晓宁”的观众认为:“就像股票为经济风向标一样,也许电视荧屏也是中国文化的风向标,电视节目哪个类型受欢迎,体现的就是民众心中所期盼的文化方向。”

  多点创意和诚意

  “电视国学”热能否真正形成一股传播国学的力量,而不仅仅流于噱头,还有待时间检验。观众也指出:“方向归方向,真正要去改变,可能并不会那么容易,毕竟电视节目是消费的,改变需要费力。”更有观众直言:“国学热的背后,恰恰折射当今社会的浮躁。如果连国学热都变成作秀的电视节目,那么受伤的也只会是华夏文明。”

  “电视国学”热要争夺收视率,节目制作者下的功夫自然要更多。湖南卫视的《汉语桥》,将“考场”搬到陕西西安、江西景德镇和湖南安化。引入“真人秀”进行文化随堂考确定晋级选手的形式,成为本届汉语桥比赛的一大创新。甘肃卫视《大国文化》打出“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讲国学的概念,请来柳岩和郭德纲主持,每期节目还有3位明星带领百人方阵进行答题、表演竞赛等。

  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国学能让观众 “喜闻乐见”。担任《汉语桥》评委的央视主持人海霞告诉记者:“一个又一个的文化类节目引起广泛关注,既是对我们自身文化、历史的关注,也是因为它们带给今天生活的影响和变化。但它们也给我们文化传播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怎样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通过今天的老百姓更愿意了解、更愿意互动的方式去展现出来,让国学通过电视真正走入更多人的心里。”记者 李君娜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