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材删光古诗引争议

2014年08月27日 13:31 来源:信息时报 参与互动(0)

  中小学即将迎来开学,上海市一些提前拿到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家长和老师惊喜地发现,语文课本比原来轻薄了很多,不仅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了6个单元40篇课文。

  正方

  难懂的古诗也是负累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早该“瘦身”了。一方面,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课文总篇数只有20篇和400个生字;江苏版则仅有13篇课文和255个生字,而沪版的课文篇幅却有45篇之多。另一方面,对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绝大多数毫无语文根基。对他们而言,必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就施加过重的学习量。

  不可否认,古诗是一种很好的文学体材,但同时也是晦涩难懂的语言形式。对于刚刚接触汉语拼音的小朋友来说,学起来会很累,也很乏味。事实上,“瘦身”后的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并没有被完全取缔,而只是变换了承载的形式和位置,比如放到了教学拓展课、兴趣课、听力课等更为活泼、生动的课堂上。

  所以说,对低年级语文教材进行“瘦身”,是将过度抬高的学习起点适当放低,是将起点教育的坡度适当放缓。只有契合了孩子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的课本,才能从根本上为孩子们减负,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杨兰 公务员

  反方

  孩子有能力感知经典

  不少欢呼删除古诗者认为,古典诗歌讲究韵律对仗,有的还意境隐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不说,背诵古诗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在笔者看来,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忘记了自己学童时候对古诗倒背如流的往事。

  此次沪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删除的8首古诗分别是《画》、《草》、《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悯农两首(其二)》、《夜宿山寺》、《江雪》、《梅花》。这8首古诗,可以说都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经典之作,无一首隐晦难懂。而且在一年级,几乎没有老师会给学生讲韵律对仗,一般来说,老师都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删除古诗,真正伤害的是一年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古典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背一首古诗,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学童来说,可以不懂里面的深层含义;欣赏《清明上河图》,学童们也可以不懂当年汴京的繁华;我们的小孩,在听我们讲梁山故事、红楼梦的时候,不需要懂得反抗封建压迫封建礼教,他们只需要感受中华文化字里行间的意味就可以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自会恍然大悟。

  近年来,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成为不少家长热衷的事,甚至有不少地方涌现出“国学班”、“孔子班”。而上海教育部门又怎能以“减负”为由,断了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呢?

  ◎梁云风 编辑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