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地方政府保护文化遗产要放下身段

2014年08月28日 11:21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最近的资料显示,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5亿元,支持大遗址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革命文物保护等。同时,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6.63亿元,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抢救保护、资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这样的支持力度不可说不大。

  在面对大笔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所涉及的内容也愈来愈宽泛,诸如社会学、生态学、经济学的介入,可能让文化遗产活在立体世界里,其生命力也能更好地延续。今年6月,海南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向街头,让其活在现实生活中,而不是一处“盆景”,这种方式让大众对文化遗产多了认知的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的推进。

  诚然,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南京城墙上跑起黄包车,有的地方文化标志拆迁了再重建,都可能有损文化遗产的保护原意。这个保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也与地方政府对文化的认知高度有关。在大多数时候,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是有现实背景,其产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但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所带动的不一定是GDP的增长,而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将地方文化推广出去。

  有人将文化遗产保护视为留住乡愁,但在我看来,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多的是地方政府要放下身段,对地方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建立数据库,根据其濒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活下去。倘若这文化遗产保护只是打造缺乏生命力的“盆景”,即便是投入再大的资金,也未必能够使其活下来。(朱晓剑)

【编辑:耿庆源】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