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州古运河施工曾出土明代巨型皇木 有千年树龄

2014年08月29日 16:5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在三教庙内,保存着三根巨型皇木。

  “通州是京杭大运河重要的漕运港口,自古以来被称为‘京门’。”昨天,记者从通州区文委了解到,为了重现大运河河畔文化景观、保护运河文化的完整性,通州古文庙“学政署”的复建正在加紧进行,预计明年完工。

  “学政署”复建明年完工

  正在复建的元代“学政署”,位于大运河北端、象征运河文化包容性的三教庙西侧,运河文物专家周良告诉记者,复建预计明年完工,这对保护运河文化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州三教庙位于大运河与通惠河的夹角处,紧邻大运河北端通州州政府北侧,是大运河北端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位于州治旁边的三教庙。三教庙由象征儒释道文化的三座庙宇组成,位于最前方的是代表儒家文化的文庙,位于右后侧的是代表佛家文化的佑胜教寺,位于左后侧的是代表道家文化的紫清宫。“文庙体现着封建王朝几千年来的正统思想。然而,维护地方稳定不能单依儒家统治,还要辅以道教、佛教。可以说,以‘倒品字形’排布在大运河北端的三教庙,体现了大运河带来的融合性的运河文化。”

  在三教庙最前端的文庙,创建于元大德二年,比国子监还要早4年,也是除北京孔庙以外,华北地区最大的儒教庙。周良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从这座庙宇“走出去”的儒士有2名状元、141名文进士、517名文举人以及1700多名进入国子监的贡生,是华北著名的官办学府。

  文庙西侧的“学政署”复建正在进行。据周良介绍,“学政署”与文庙主体同设于元代,是老师、教官居住、办公的地方,相当于“教务处”,今年5月开始修复。通州区博物馆馆长郑旭升说,此次复建建立在大量考古勘探的基础上,整个工程以遗址原貌为样本,复建后的“学政署”将完整呈现当年的风貌。

  周良还透露,复建后的“学政署”主要有两个职能:一是作为文化展陈场所,向公众展示大运河文化;二是作为国学教育的活动场地,发挥其本身作为教育管理机构的历史功能。“可能会开办国学班,一切都还在规划中。”

  腾退居民区占地120亩

  “学政署”的复建并不是通州区政府着手恢复运河文化的全部内容。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根萌告诉记者,文庙西路整体景观格局的复建工程即将动工,包括“学政署”、“训导署”、“文帝祠”等多处已被拆除的古建,将恢复历史风貌。

  “我们现在所在的文庙,其实并不是历史上文庙的全部。文庙本是一座五进院落的建筑,而现存的‘文庙’是其中的第三进院落。”规划中的文庙整体格局复建工程,针对的是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庙前两进院落的复建。

  目前,规划复建的区域内建有一座居民社区——司空小区,还有一条通车马路——司空分署街。“该小区占地面积120亩,约70000平方米。前期考古勘探确定了古文庙遗址,通过北京市文物局的批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申遗之后将这个小区全面拆除,总投资27亿元。其中80%以上的用地将依照‘修旧如旧’原则,按原址原貌用来恢复文庙的整体格局。”

  据杨根萌透露,目前社区内80%的居民已完成了选房摇号。复建工程还需通过文物局报批、材料入库、专家论证等流程,预计在小区居民全部搬离后,3年内可完成文庙景观的整体恢复。复建后向公众免费开放。

  古文庙整体格局的复建工程是申遗后通州区委区政府恢复运河文化面貌的“大动作”。“作为京杭运河重要‘港口’,通州自古以来就是‘京门’,其历史地位毋庸多言。运河文化也包含教育文化。历史上,除京城以外,华北地区教育水平最高的地点首推通州。本次文庙复建工程,也是为了重现通州在教育上重要的历史作用。”腾退居民区120亩,恢复古文庙整体景观格局杨根萌说。

  运河施工文物“百出”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运河区域在施工中出土了大量皇木、铁锚、瓷片等有价值的文物。杨根萌说,“我们与各项工程的承办方都签订了协议,工程中出土的文物一定要上交有关部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在三教庙内,保存着三根巨型皇木,其一为格木木材,另两根是珍贵的硬合欢木。木材全长10.85米,截面60厘米见方,体积庞大得令人称奇,至少有千年树龄。周良介绍,这三根木材是皇家用来建筑宫殿、制作家具的材料,“由于皇家建筑木材需由南方采伐,经运河输送到京城,因此在运河畔,开设着许多‘皇木厂’,通州就曾存在两个‘皇木厂村’。”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三十五年,大运河发大水,堤岸被冲决,皇木厂中的木材顺流而下,浸水长重,沉入运河河底。

  “上世纪60年代至今,在管道修建、河底清淤等运河小型施工中,我们一共打捞上来十余根皇木。由于泥浆包裹、水底无氧的环境,这些皇木仍保留着400多年前的模样。”周良介绍,若是将运河清淤至1米到1.5米,还可能会发现古代皇木。

  此外,通州区政府还与市文物研究所合作,发掘出土了铜、铁、陶、瓷等上百件文物。同时,区政府每年向文物部门拨专款,以征集区内珍贵的历史文物,为通州区将建的运河博物馆打下展陈和发挥教育作用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征集的文物近2000件(套),其中不乏反映运河文化的精品文物,为即将兴建的运河博物馆储备高品质藏品。目前,新博物馆建设已在规划当中,用地基本确定,年底前完成立项。

  本报实习记者 孙乐琪 J245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