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丁汝昌后人今何在 玄孙务农旅游旺季签名售书

2014年09月08日 14:05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120年前的今天,1894年9月8日,李鸿章命刘盛休率部自大连湾赴朝。一个多星期后,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战斗一开始就身负重伤,并在第二年的威海卫之战中自杀殉国。丁汝昌死后没有得到清廷的谅解,直到1910年才得以“平反”。丁汝昌显赫的身份也未给丁家带来荣耀,他的坟墓反而被盗掘。不过为国尽忠的血脉依旧在其后人身上得到体现。抗日战争前后,丁家是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丁家有二十多人参过军,从战士到将军都有,他们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并有多人牺牲。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洪骏

  甲午将士

  丁汝昌(1836~1895)

  字禹廷,安徽庐江县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参加过太平军,后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 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1888年出任北洋水师提督。

  甲午战绩

  以北洋水师提督身份参加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受重创,被革职留任。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始终未得上级命令,无奈在港内待援。最后在弹尽粮绝、救援希望破灭之际,拒绝日军劝降,服毒自尽。

  家族影响

  丁汝昌死后,子孙被迫流落异乡。他显赫的身份并未给丁家带来荣耀。曾孙丁荣澍因成分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与妻子一起被下放到农村。丁荣澍因被生锈的钉子扎破脚、得了破伤风死去,妻子随后撇下5个儿女投塘自尽。玄孙丁小明7岁就成了孤儿,也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世人评价

  “三名中国海军将领(指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他们值得中国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这种可贵品质的……的确,他们被日本人打败了,但他们在战败时不苟且偷生,而是在给上司留下信件后自杀殉国……他们在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还有一些别的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

  ——当年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

  “伊东佑亨也十分欣赏这位勇敢者(丁汝昌),因此对这位不幸的对手予以高度的赞扬,并且让其尸体在合适的情况下被运回烟台。 ”

  ——(英)濮兰德《李鸿章传》

  【甲午名将篇】

  丁汝昌

  虽自杀殉国却沦为“罪人”

  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全军覆灭后,自杀殉国的丁汝昌并没有得到清廷的谅解。清廷视丁汝昌为罪臣,将他的职务一撸到底,丁汝昌成了甲午战败的替罪羊。

  后事1910年才得以平反、安葬

  丁汝昌的遗体从烟台运回老家后,因被朝廷治罪而不能下葬,只能放在村口搭建的简易小房里,棺木还被打上三道铜箍,以示有罪。直到1910年丁汝昌获得平反后,他的遗体才得以安葬。

  丁汝昌获得平反,袁世凯出了不小的力。

  丁汝昌和袁世凯渊源很深。为打造一支强大海军,李鸿章任用袁世凯的叔叔袁保龄,在旅顺口修建北洋水师基地,督建军港和大坞。因同属李鸿章一脉,袁保龄与执掌北洋水师的丁汝昌关系很好。后来,袁保龄由于积劳成疾死在任上。李鸿章对袁保龄的侄子袁世凯格外关照,举荐他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负责清政府和朝鲜官方的接洽。实际上,袁世凯被清政府派到朝鲜后,就成了清政府在朝鲜的代言人,大小事务都由他来定夺。

  甲午战争爆发前,北洋海军多次去朝鲜巡航,尤其是在1882年和1884年,日本在朝鲜动作频频,北洋海军常被派去负责平息和善后。其间,袁世凯和丁汝昌合作得很好。

  甲午战败,丁汝昌自杀殉国,袁世凯则接过李鸿章的位子,一时权倾朝野。也正因为如此,袁世凯带头呼吁朝廷给丁汝昌平反。加上海军部大臣载洵及丁汝昌的北洋旧部萨镇冰等人力争,1910年,朝廷认为丁汝昌“力竭捐躯,情节可怜”,给丁汝昌官复原职,重新给了抚恤,并正式下葬。

  争议“怯战”保船之错实为“代人受过”

  虽获平反,但丁汝昌依旧被各种争议笼罩。

  不少人认为,是李鸿章“任人唯亲”,丁汝昌才得以担任北洋水师提督。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根本不懂海军专业,在指挥方面存在严重失误,所以造成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不过后来专家研究认为,当时清政府初创海军,想要选用既懂海军专业、又有实战经验的将领也不可能,而北洋舰队的重要性决定了李鸿章不可能将“舰队司令”一职交给外人。有关专家表示,实际上丁汝昌很早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一直在努力学习近代海军知识。从丁汝昌留下的大量亲笔文件可以看出,他对舰队业务相当熟悉,就连上午操炮、下午操枪、逐日轮流打靶的训练安排,甚至舰船修理旧洞的数量他都亲自落实。有一次运到舰队的煤炭少了10吨,丁汝昌5次追讨,直到补齐数量才罢休。

  另一项对丁汝昌的批评是“怯战”保船、贻误战机,是失败主因,这其实是丁汝昌“代人受过”。李鸿章制定了“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而丁汝昌只是这一方针的执行者。甲午战争中丁汝昌参加了除丰岛海战外北洋舰队的所有战事。黄海海战中,他负伤后不肯进船舱,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丁汝昌有许多机会可以推卸责任脱离战场,但他顶着来自清廷的问罪、处分和言官们的声讨、谩骂,忍辱负重坚守指挥岗位,直至自杀殉国。

  【名将后人篇】

  丁家多人投身革命

  丁智仁送回家书后杳无音信

  丁智仁是丁汝昌次子丁代禧最小的儿子。赵怀民是丁智仁的外孙。

  丁智仁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是兄弟4个当中最小的一个,先是在村里的私塾读书,后离开老家到少林寺习武,学了一身武艺,据说能飞檐走壁。

  后来,丁智仁进入冯玉祥将军的部队,当上了手枪营营长。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冯玉祥派四位有才干有本事的人去延安工作,丁智仁就是其中之一。到了延安后,丁智仁与家里的联系越来越少。上世纪40年代初,丁智仁托人带回一封信,纸上写着:“此次出征,凶多吉少,若有不测,是家门的荣耀。 ”不久后,一位陌生的中年人找到丁家,说丁智仁负了重伤,部队走了,他留在山西平陆县的一个庙里。之后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丁家多人为国捐躯

  受丁智仁的影响,抗日战争前后,丁家成为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的中心。赵怀民的母亲参加了地下党,几个舅和姨也很小就参加了革命。

  赵怀民唯一的舅舅丁星武16岁入党,在新四军某游击队任指导员。大姨丁荣淑思想进步。二姨丁亚华1939年参加新四军,二姨夫是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四姨丁亚苏16岁参加解放军,17岁以卫生兵身份跟随志愿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 1958年丁亚苏荣立一等功,还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赵怀民的三外公丁润生一家也是革命家庭:女婿参加了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一个儿子丁荣经是空军飞行员,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党残酷杀害;另一个儿子丁荣伦是地下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赵怀民也当过兵。据不完全统计,丁家有二十多人参过军,从战士到将军都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

  玄孙丁小龙丁小明

  幼年父母双亡,近年在刘公岛签名售书

  威海刘公岛,100多年前的清北洋水师基地,甲午战争主战场之一。1985年,这里建成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如果到这里参观,你可能会遇到几个“特殊”的人。

  生活

  平时务农,旅游旺季签名售书

  在甲午战争博物馆休息大厅出口处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提督丁汝昌后裔、《甲午海战》作者签售”字样,上面还有丁汝昌玄孙丁小明丁小龙的合影。牌子前摆着一张桌子,上边摆放着一些书籍和印章。

  桌子后面坐着一个黝黑面庞的男子,他就是丁小明,丁汝昌的玄孙。丁小明今年52岁,他其实是一名农民,在安徽巢湖老家务农,6年前《甲午海战》的作者把他和哥哥丁小龙带到刘公岛。此后,每年4月到11月的旅游旺季,他们都会来刘公岛签名售书。《甲午海战》每本30元,丁小明帮忙推销,每卖出一本可以提成一元八角钱。丁小明操着浓重的安徽口音说,这样一年能挣约2万元。

  传承

  家传文物捐给甲午战争博物馆

  在北洋海军提督署大门口,丁小明的哥哥、62岁的丁小龙守着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签售摊位。和弟弟一样,丁小龙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丁小龙的儿子丁后权今年30岁,是丁家第六代中最年长的男丁。他已在威海成家,妻子是威海人,在威海另一处与甲午战争有关的著名景点——“定远”复制舰上销售旅游纪念品。

  丁小龙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丁汝昌,可祖上显赫的身份并未给家中带来荣耀,他17岁时父母双亡。丁小龙丁小明兄弟的父亲是丁汝昌长孙丁发聪的二儿子丁荣澍,因为成分问题,上世纪60年代与妻子一起被下放到农村,他因被生锈的钉子扎破脚、得了破伤风去世,妻子随后撇下5个儿女投塘自尽,几个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上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博物馆首任馆长戚俊杰去安徽征集文物时找到了丁小龙。丁小龙家当时非常困难,但还是慷慨地捐出了红木八仙桌、卧床、石印盒、砚台等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丁汝昌在英国使用的餐具。1880年奉李鸿章之命,丁汝昌带领邓世昌等260名官兵到英国接订购的“超勇”、“扬威”两舰回国——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丁汝昌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因为谦和有礼,这位清国未来的海军统帅被西方报纸称为“令人尊敬的绅士”。

  玄外孙赵怀民

  揭开丁汝昌墓被掘、尸被焚真相

  因为很早就接触到寻访甲午将士后裔的有关专家,赵怀民对先祖丁汝昌的事迹非常了解。

  批驳“投降说”

  投降书“墨盖朱”,是别人伪造的

  “其实最早寻访丁家后裔的是编写《威海市志》的刘德煜先生,他在1978年11月来到巢湖,我父亲赵介成和母亲丁亚芳在当地教书,名气不小,就被他找到了。”赵怀民说,“我当时还问父亲,为什么他们要寻访丁家后代,还要问后人生活得怎么样?父亲告诉我,丁汝昌在他们眼里是民族英雄,他们从情感上就会关心英雄后代的生活。 ”

  父亲的话让赵怀民对母亲的家族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搜集与丁汝昌有关的诗文史料、书籍和图片。当时很多书提到丁汝昌都说他“先投降后自尽”,赵怀民感觉非常气愤。“丁汝昌到底投降了没有?北洋舰队投降日军,究竟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在访问了多位甲午战争学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大量调查后,赵怀民对“丁汝昌投降说”进行了批驳:“根据大量资料,我们认为,丁汝昌当时是抱定了宁死不降的决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曾写了一封信给丁汝昌,劝他投降,但丁汝昌派人将信送给李鸿章,表明自己血战到底的决心。而大家所说的那封所谓的投降书,是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和洋舰员一起,模仿伪造了丁汝昌的签名。投降书是‘墨盖朱’,就是先盖上大印后签字,当然是假的。 ”

  寻找盗墓真相

  守墓人参与盗墓,棺材被做成砧板

  20多年前,赵怀民还曾找到盗墓者,获知了丁汝昌墓被盗的真相。

  1910年丁汝昌获平反后,他的遗体与魏夫人合葬在老家墓地。为守护墓地,丁家从当地雇了一位守墓人,守墓人去世后,他的后代沈家兄弟接班,共同看守丁汝昌墓。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丁汝昌的墓竟然被盗,尸骨也遭焚烧,而这沈家兄弟两人,竟然也参与了盗墓。

  1988年10月的一天,赵怀民和哥哥赵益民找到了沈氏兄弟。赵怀民对他们说:“我和我哥不会找你们的麻烦,不会向你们要一样东西。但你们必须把当时的情况给我们讲清楚,否则这段历史将永远是个谜。 ”赵怀民带着的录音机录下了当时的谈话,还原了丁汝昌墓的被盗真相。

  1960年前后,大队干部带领十多人,深更半夜带着工具来到丁汝昌墓。坟墓是用糯米搅拌石灰砌成的,很难挖开,他们用了炸药才把坟墓炸开。墓里有一红一黑两口棺材,黑色的为一截圆木劈开两半,外涂黑漆,是丁汝昌的棺材,红色的是魏夫人的棺材。棺材打开后,发现魏夫人的遗体已经腐烂,但丁汝昌的遗体完好无损,眉毛胡子清晰可见。沈氏兄弟看到赵怀民提供的丁汝昌的照片时吓了一跳,说:“当时丁汝昌在棺材里的样子就和照片上一模一样,穿的衣服也差不多,就像睡着了一样,一点也没腐烂。 ”丁汝昌口中含着一颗珠子,被盗墓者取走了。

  丁汝昌棺材中没有什么贵重财宝,只有魏夫人身上有戒指、绿珠等随葬品。盗墓者一气之下焚烧了丁汝昌的遗体,并将两口棺材的木料用雄黄烟熏后,送到木业社改成8条大板凳,边角料做了切菜的砧板,所盗随葬品换了一辆自行车。赵怀民说,参与盗墓的村民一人得了一斤大米。

【编辑:张曦】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