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学者研讨以中华礼仪促建礼乐文明城市

2014年09月16日 2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9月16日电 (记者 许婧)“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礼治有助于重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的整体性、稳定性、确定性”,复旦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姜义华16日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敬老崇文论坛上如是说。

  中国很早便已形成家庭、社会自组织、国家三个层次的伦理性实体,从夏礼、殷礼算起,礼在中国已有4000年历史。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礼仪”一直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是中国人特定意识、精神、制度、规范、行为、习俗的总和。

  姜义华指出,中国传统礼治、传统责任伦理在近百年来接受了前所未有的三大挑战,也在浴火中经受了涅槃与重生,“网络时代迅捷到来,代表了中国正在努力跨入现代之际,相当大的一个社会群体,特别是‘80后’以及白领中相当多成员骤不及防、很突然地进入了后现代,这就给原先的伦理性实体带来了更大挑战”。

  “礼作为责任伦理,在维护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持续不断地给它们以活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姜义华说,礼所凸显的责任伦理,包括对个体生命的爱护,对家庭的珍惜和尽责,对社会交往和各社会自组织的关心和担当,对国家及天下的守护和忠贞。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仲富兰也认为,充分发展与传承充满德性修养、仪轨意识、推己及人的礼仪文化,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有序发展,而且通过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伦理道德意识的直觉要求,可以大大提升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

  正如出席论坛的上海市副市长赵雯所言,以“中华礼仪与当代价值取向”为论坛主题,明示中华礼仪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一,阐释礼以载德、仪彰文明的渊源真谛,紧扣时代脉搏,服务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局,意义深远。

  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等主办的本届论坛,吸引了此间百余专家学者出席,除演讲环节外,尚长荣、徐建融等上海市文史馆名家还以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了礼仪文化。(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