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8岁抗战英雄解放后成公安卫士 13岁参军多次负伤

2014年09月16日 20:58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朱庆荣老人向记者展示自己获得的各项荣誉。

88岁的朱庆荣老人虽然行动不便,但敬军礼时显得格外有力。

  解放前,他13岁参军抗日,经历大小战斗无数次解放后,他选择留在公安队伍,保卫祖国和人民

  □记者陈沛通讯员李祥龙文记者李斐斐摄影

  阅读提示|88岁的朱庆荣老人是洛阳市公安局的离休干部,1926年出生的他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经历了建国初期艰苦创业的阶段,也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大发展的黄金期……而他,从一名抗日英雄到公安民警,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保卫着国家和人民。

  解放前,朱庆荣13岁参军,从最基础的“小鬼”通讯员开始,一步步成了通讯排长、机枪连连长……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为保卫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朱庆荣主动申请加入公安系统,继续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9·18”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大河报记者走近这位88岁的老人,从他的讲述中,寻找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令人感动的瞬间,倾听一个老公安人内心的声音。

  初见老人

  打仗留下的伤疤是老人的“功勋章”

  9月14日,洛阳依然是湿漉漉的雨天,听到要采访自己的父亲,朱庆荣的儿子朱和生早早等在位于凯旋路中段的家属院门口。见了面,记者才知道,朱和生也是一名公安民警。朱和生笑着告诉记者,父亲干了一辈子公安,也想让子女从他的手中接下担子。

  走进朱庆荣老人的家,他正在一间卧室的窗户边上看报。儿子朱和生说明记者的来意后,老人非常高兴,“应该讲一讲抗日战争时候的事情,让现在的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幸福来之不易。”

  虽然已经年近九旬,但朱庆荣并不喜欢别人扶他,自己慢慢地从卧室走到堂屋,朱和生告诉记者,老人就是耳朵听不清,但是身体还很硬朗,而且也不喜欢孩子们吵他,现在专门找了一个人照顾他的起居。

  由于老人的听力不好,记者需要用纸笔与他沟通。当记者询问老人是否有战争年代的纸质材料或功勋章时,他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功勋章都在文革时被没收。他撩开自己的裤腿,指着脚踝处一大片伤疤告诉记者,这些伤疤都是打仗时留下的。打仗并不是美好的回忆,现在的安逸生活是千千万万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虽然现在生活安逸,但不能忘记历史。

  参军入伍

  出身贫苦家庭,13岁加入革命队伍

  提起当时加入革命队伍的历程,朱庆荣几多感慨,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七八岁还在父母的怀中撒娇,而他8岁时,已经给地主放牛了。

  朱庆荣1926年出生在江苏徐州市铜山县的一户贫苦家,朱庆荣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家里人多吃不饱饭,更别说上学了。于是8岁那年,朱庆荣给当地的一户地主放羊。“当时说好一年给150斤粮食,但是我前两年给他放羊,他都说收成不好,说是等第三年给,结果第三年说我把羊给弄丢了,不但不给粮食,还要我赔钱。”无奈,白干了三年活的朱庆荣回到了家中。

  那年,当地有一所新式洋学堂教书,朱庆荣就到学堂外面偷着学。“学堂里宣传抗日、教唱抗日歌。”时年11岁的朱庆荣听得热血澎湃,并决定要加入这支革命队伍。凑巧的是,朱庆荣的表叔是新四军的一名地下工作者,朱庆荣说,当时他的表叔表面上是做生意的,实际是地下兵站的负责人。于是,13岁那年,朱庆荣瞒着家人,以外出打工为由,在表叔的介绍下,参加了苏北地区抗日东进支队(隶属于新四军)。

  军中生活

  “小鬼”在军队中迅速成才

  机灵的朱庆荣到了部队后被分配做了通信工作。“当时我显得小,所以他们都叫我‘小鬼’,而且小孩子不容易被敌人搜查,我就一直负责通信工作。”

  虽然年龄小,但是在其战友的帮助下,他成长得非常快。朱庆荣回忆,打仗时,他要来来回回地送信,甚至有时还要往敌占区送情报。“那时候要化装成各种角色,乞丐、割草的,反正都是破破烂烂,敌人看见就烦的那种,甚至冬天还要把自己衣服弄湿,敌人想搜查,一摸冰冰的,就不搜查了。”就这样,朱庆荣每次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因为优异的表现,朱庆荣从通信班班长升到通信排排长,1940年又担任机枪连连长。1942年以后,朱庆荣到了当时的抗日大学四分校,进行政治学习。说到这,朱庆荣小心翼翼地从卧室拿出一个抗日大学四分校的毕业纪念章,“这是我保存为数不多的一个纪念章。”在那之后,朱庆荣又担任了一个骑兵团的副政委,后来担任团长兼政委。1952年全国解放后,由于骑兵团失去作用,他以机动部队的身份调到河南帮助剿匪,他也因此从江苏落户到河南。

  追忆往事

  每一场战斗都是一场生离死别

  听朱庆荣回忆当年的情况,并没有那种峥嵘岁月的感觉,反而有些沉重感。当记者问起是否有记忆犹新的战斗时,他摆摆手,表示在部队中几乎每天都在打仗中度过,太多了,记不清楚了。“战争是不想回忆的,每一次打仗,并肩作战的战友都有牺牲的,很难过。”

  而当记者问起他是否受过伤时,老人笑着告诉记者,打仗怎么可能不负伤呢?他说,除了脚踝上被手榴弹炸伤了一片外,他的左肋下和大腿也受过两次伤。“不过要是论伤的话,左肋受伤的那次战斗应该是比较凶险的。”

  原来,1941年日军在苏北进行了33天的扫荡,朱庆荣所在的大队分散活动,避免被包围。在行军了一天一夜后,他们在一个叫王庙村的地方歇脚,谁料还没有吃完饭,侦察人员就来报告说,他们离日军四万人的主力部队不远,并且已经被敌人发现并被包围了。当时,朱庆荣所在的大队只有几百人。

  老人说,当时在王庙村的北方,是一座大山,如果突围到山上,还有活命的机会。“当时,大队的七连突围,100多人过去,伤亡一多半,也没有突围出去。”此时,天色渐亮,朱庆荣向大队领导表示,天亮后突围将更难,不如让自己的机枪连打掩护,再辅以投掷大批手榴弹进行突围。

  就这样,朱庆荣与战友拿着机枪打掩护,又派出70多名战士,每人8颗手榴弹,在机枪的掩护下向北匍匐前进,在离敌人不远的地方,一起掷出手榴弹,杀开了一条血路。虽然朱庆荣在掩护中,左肋被子弹擦中,突围到山上时,鲜血已经浸透了衣服,顺着草鞋往下流,但是大队却顺利突围。

  角色转变

  从抗战英雄到公安卫士

  1952年配合河南剿匪后,由于没有了战斗任务,朱庆荣主动申请转业到地方。他在邮电局干过处长,后来又到河南省检察院当过检察员。文革时被打成右派,受尽磨难,平反后,曾有领导想让朱庆荣重新到省检察院担任职务,但他却留在了洛阳市公安局,当了一名巡视员,直到退休。“在和平年代,公安民警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对于我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归宿。”

  “‘9·18’事变是应该值得我们铭记的,铭记那些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侵略者,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发愤图强,让祖国强大,不让历史重演。”老人再三叮嘱道。

  那么,在家人的眼中,朱庆荣老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对于记者的提问,儿子朱和生说,父亲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级别了,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场,拨乱反正后,担任好几个单位的书记,后来在1981年担任洛阳市公安局的巡视员,直至退休。

  说起父亲,朱和生认为自己的父亲很容易满足。“每一次父亲都会对我们讲,不要搞特殊,不要铺张浪费,我们说他应该享享福了,他却说现在吃得饱,穿得暖,比起当年抗战时的生活,已经是天上和地下了。”朱和生告诉记者,父亲对子女们唠叨最多的就是要他们奉公守法,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