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鸣警纪念“九一八”发起人:我当了10多年亡国奴

2014年09月17日 15:03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每逢“九一八”,沈阳城上空会响起防空警报声。警报嘶嘶,从1995年至今,已历时十多年。

  人们可知道,鸣警撞钟这项从沈阳扩展到全国,已成为全民族的记忆工程,来源于一位退休老人的建议,他的名字叫郝松青。

  “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快到时,记者试图找到这位老人。相继问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国防教育办公室,以及多位研究“九一八事变”的老教授,均表示“很久没联系,找不到”。

  记者又向沈阳市公安局求助,试图通过户籍部门找到郝松青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没想到,生于1923年的郝松青,已于2013年6月销户。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销户意味着人已经去世。

  郝松青走了。十年前采访时,他声音洪亮,记忆清晰,情绪有些激动,不像老人。记得他给记者拿出沈阳市政府颁给他的奖状,写着“1995年度人民建议特等奖”。

  郝松青走了,他为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1995年9月8日,从原沈阳胶带总厂退休的郝松青给沈阳市人民建议办公室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警报音响传播范围广,尖锐的声音能够刺激人的神经,希望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鸣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九一八”是个耻辱不能忘记的日子。

  这条建议通过人民建议办很快转到了沈阳市委领导的办公案头……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9月18日夜在全市鸣响防空警报。从提出建议到警报鸣响,这一过程用了10天。

  当时,记者问:为什么想到提这条建议?郝松青说:“我在沈阳生活了一辈子,当了10多年的亡国奴,我知道什么叫做屈辱的滋味。”“你知道吗?伪满洲国的时候,我们出门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到学校,得学习日语,每天得面向东方向日本天皇的方向鞠躬。”“那时候屈辱啊,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翻开10年前的记录本,老人讲话时痛心的样子,好像要从纸上跳出来。

  记者问:每年拉警报的时候,您听吗?老人说:从1995年开始,年年都听,有时候还拉上邻居一起听。“居安思危啊!”“九一八事变”爆发64年,曾一夜倾覆的沈阳城,第一次拉响防空警报纪念那个日子。

  从1995年沈阳首次举行鸣警仪式后,“九一八”纪念活动日渐丰富,并逐渐规范延续下来。包括每年9月18日晚间,全市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沈阳广播电台、电视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画面和警报声音。在市区规定区域的9条路、18条街上,行驶的机动车辆一律停驶鸣笛。鸣警前,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的残历碑广场,撞击警世钟14响。

  斯人已去,钟声在鸣。多可惜啊,当时没能为老人拍上一张照片,没能让老人唱唱那首《松花江上》……

  老人在天堂有知,必当为今天的中国而颔首。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