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首开仿古"铛铛车" 途径故宫等20余处景点(图)

2014年09月29日 10: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乘坐新铛铛车的第一批乘客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 郁骁(除署名外)

  昨天早晨8点,北京首条仿古“铛铛车”旅游观光一线头班车准时发出,引来了首位“老北京”乘客。据透露,未来会有更多的观光线路投入使用。

  “老北京”专程乘坐“铛铛车”

  “铛铛车”从永定门站发车,不久即有一起上车的葛大爷和卢先生。葛大爷今年84岁,从报纸上了解到铛铛车开通的消息,特意过来体验。“我十几岁的时候,在珠市口附近坐过铛铛车,这车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和过去的铛铛车很像,让我体会到儿时的回忆。”葛大爷很有感触地说。

  卢先生也是退休工人,非常关心北京交通发展。“这趟车能代表北京的文化和历史,真的太好了,我特意来体验的。”卢先生说。

  本次开通的旅游观光线车辆采用纯电动空调车型,车长12米,高3.45米,车辆的外观、内饰和驾驶员的着装全部按照1924年北京第一条有轨电车仿造而成,仅少了一条铁轨、一根“大辫子”,司机按喇叭的时候也会发出铛铛声。车尾部还设立了一处铛铛车模拟驾驶席,游客可在此模拟体验铛铛车的驾驶感觉。

  车厢对PM2.5净化率达到98%

  除了仿古的外观和内饰,观光铛铛车还使用了很多新的科技元素,全车LED显示屏,车辆视频监控、GPS定位,车厢内还加入了空气净化装置,提升车内环境。对PM2.5的净化率达到98%以上,一次性通过除菌率可达90%以上,自然菌清除率可达99%;除降解有机挥发性气体(voc)达90%以上。

  站站有景点与地铁接驳

  观光线以北京“城市中轴线”为基线设计,从永定门城楼出发至故宫神武门作环形运营。途经天坛、老北京天桥演艺区、前门、天安门广场、故宫等20余处著名景点。线路总长15公里,全程设站21处,其中4站分别接驳6号线北海北站、2号线前门站、1号线天安门东站及天安门西站地铁。旅游观光线的每部车上都配备了讲解员,向游客介绍沿途的著名景点和历史。

  时刻表可通过公交e路通查询

  观光线配备12部“铛铛车”,首末站为永定门,首班车时间8:00,末班车时间17:00,计划发车间隔为5至10分钟。执行单一票制,票价十元,一卡通刷卡有效,线路开通初期刷卡乘车五折优惠。游客可以通过“公交e路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查询实时到站信息。目前观光线的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尚处在试运行阶段,数据正在调试中,预测结果会与实际情况有一些误差。今后,随着车辆运行班次的稳定,预测结果会越来越准。

  讲述

  铛铛车老司机:“看,妞开车”

  1951年,工人家庭出身的宋淑惠报名参加了电车公司的考试。那时代公交是主要交通工具,售票员和司机都是年轻人喜欢干的工作。经过了严格的笔试面试,在发榜那天,宋淑惠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并当上了售票员。

  上世纪50年代的电车也是分段计价收费,售票员介绍线路还需要说快板,“乘客上车如到家,见面笑哈哈”。由于经常介绍站牌,宋淑惠现在还能记得清当时的票价,六站之内三分钱,然后是五分、七分、九分、一毛一、一毛三。

  过去的有轨车,需要用手闸控制,开车时需要用右手转好几圈,需要很大的力气。当时,公司为女司机配备紫红色的八轮车,两头都可以开,可坐可站,也较为省力。与一般的铛铛车是脚踩铃铛发出铛铛声不同,八轮车是脚踩喇叭,也会发出铛铛声。

  但女孩子开车不代表技术不行,50年代会将车上放一碗水,要求开车过程中水不洒,不洒水也是她追求的高水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女孩子开车很少,她20多岁开车的时候经常有人惊奇地喊“妞开车”。宋淑惠回忆,当时道路修路,经常有施工队的人喷撒沥青,也很容易喷撒到车里。路过的时候,车辆会减速,施工的工人看见女孩子开车,都会觉得新鲜,几个人都在喊:“看,妞开车。”当时觉得自己开车还是挺自豪的。

  “我现在做梦还会梦到开铛铛车,梦见晚点、迟到、堵车。”现年已经81岁的宋淑惠说。

  文/本报记者 刘珜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