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景区发展要摆脱“门票依赖”

2014年09月29日 16:12 来源:宁夏日报 参与互动(0)

  9月27日,武夷山天游峰景区游客排队登山。9月1日-30日,为期一个月的“一元门票游武夷”活动即将落幕。据武夷山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1日至27日,武夷山全市共接待游客111.1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09%,其中主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达46.1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9.62%。客流的增加, 直接带动了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门票180元;“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城门票120元;“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门票80元……一些网友戏言,遥想李白当年,阅尽大好河山,却没买过一张门票。换到现在肯定要花不少银子。

  “十一”国庆长假将至,又到了旅游的时候,可各大景区门票普遍涨价让许多消费者恼火。哪些景区“涨声一片”,而哪些景区堪称“业界良心”?又是谁推动景区门票涨价?又该由谁来规范?

  9省份承诺国庆 期间景点不涨价

  “十一”长假临近,又是出游时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国的各大景区门票,或涨或免呈现“两极分化”。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河南、吉林、山东、安徽、新疆、重庆、湖北、江西、贵州9省份作出“不涨价”的表态。

  相当一部分景区遵循着“逢节必涨”原则。如5A级景区广东丹霞山,9月起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玉龙雪山景区也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从每人次105元调整到130元。

  其中,不少涨价景区近几年已经连续涨价。如瘦西湖景区,在2012年上半年景区门票由60元涨至120元,2013年3月1日起再度从120元上浮到150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显示,目前全国5A级景区平均票价为109元。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也显示,其实国内5A级景区门票整体上早就已经迈入“百元时代”。

  在“涨”声一片中,也有景区“逆势而行”。如湖北三峡大坝旅游区近日宣布,对中国游客免费开放;北京、济南等城市宣布,在国庆节当天,市内各大公园、景区全部或部分免费开放。

  盘点

  景区扩大 成本上涨 保护环境 景区升级

  景点涨价“青睐”四大理由

  景区扩大

  近期引发关注的广东丹霞山景区从9月1日起,门票价格由原来平日160元、节假日180元,统一调整为200元。

  丹霞山景区一位票务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景区现行票价确实是200元/人,门票使用时间是48小时。即从买票时间算起,48小时内,游客可以随意进出景区。

  对于为何涨价?这位工作人员解释,景点增加了,票价就涨了,“以前是3个大景点,现在是4个大景点。”

  给出类似理由的涨价景区还有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的上岛,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物价局商品价格科科长陈家乾告诉记者,景区“扩容”是涨价的主要原因。涨价后,凭门票参观的景区将由原来的3个增至7个。

  无独有偶,瘦西湖景区提价用的也是同样的理由。2012年上半年,该景区门票从此前的60元涨到120元,2013年3月1日起再度从120元上浮到150元,两次涨价,理由都是“游览面积扩大”。

  成本上涨

  人力成本连年上涨,运营成本高居不下,“成本论”也是各景区涨价时必提的理由。

  广东丹霞山景区就深受运营成本所累,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对记者介绍,一些涨价的景区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以丹霞山景区为例,该景区投入很大,但是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能力差,景区还贷款压力大。“一些景区处在财政崩溃的边缘,涨价是为缓解压力,他们自身盈利都是问题,更别说谋暴利了。”

  此外,以涠洲岛为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涠洲岛门票涨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2009年至今,景区运营成本不断提高:2009年运营成本为1000多万元,2010年升至2000多万元,较高的运营成本给涠洲岛带来很大压力,涨价有望缓解压力。

  保护环境

  “保护景区,控制客流”一直是多家景区对外表示调价的原因。

  玉龙雪山景区9月16日发布调价公告,宣布门票价格将从每人次105元调整到130元,涨幅24%。对于“涨价”原因,景区管理方曾解释,提价可减轻玉龙雪山的环境压力,为玉龙雪山冰川、植被、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来自云南大理的张先生也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来苍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景区垃圾也越来越多,当地的旅游形象被大大地破坏了。

  今年7月1日,苏州园林正式实施新票价,拙政园旺季门票从70元/人涨到90元/人,淡季门票从50元/人涨到70元/人。对此,苏州拙政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苏州园林涨价是基于控制游客数量的考量。

  据介绍,去年国庆长假期间,拙政园一小时就卖出10000张票。蜂拥而至的游客,造成游园秩序混乱,园林接待能力面临挑战。

  类似的还有凤凰古城,从2002年到2012年,凤凰古城参观游客从57万人次增长到690万人次。古城管理方认为,几百万人在古城游览,仅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水就让人头疼。将整个凤凰古城纳入景区范围,可以更好地维护古城秩序,也能让游客享受到更优质的景区资源和服务。

  景区升级

  很多景区在景区升级或申遗成功之后,都大幅涨价。去年3月,婺源旅游通票由180元调整为210元。对此,婺源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涨价是因为婺源成为5A景区了”。

  据报道,根据以往经验,申遗成功之后的景区门票涨价是不争的事实。包括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都是在成为“世遗”后大幅提高。

  探究

  景区门票涨价 到底谁说了算?

  门票涨价,谁是推手?

  进入9月以来,国内多家景区纷纷上调门票价格:广东丹霞山景区的门票由原来淡旺季的160元、180元,统一涨到200元;保定涞源十瀑峡景区从35元涨到50元;玉龙雪山从105元涨到130元……

  门票涨价,究竟谁是推手?专家指出,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的攀比心理和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是门票频频涨价的三大推手。

  “现在国内旅游很大一块是指向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景区。从国际上看,这样的景区往往作为公益性机构对外开放,如果通过收取门票维持发展,跟国际惯例比是不吻合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

  去年11月,嵩山少林寺状告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违约,要求后者支付约5000万元的门票分成及违约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解释说,门票收入是少林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不仅是文物维修、殿堂重建的经费保障,也是维系日常僧众生活、开展佛事活动的经济来源。

  “不仅如此,现在许多5A级景区标准相互攀比,厕所都要五星级,门票价格不涨才怪。”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说。

  不靠门票,钱从哪来?

  旅游业专家说,国外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国内一些景区的票价动辄一两百元,远远高于这一比例。

  刚从美国旅游归来的游客徐平告诉记者,他们全家在美国大峡谷游玩时,只需支付入门费25美元,一家三口买一张票就可以在7天内自由进出景区,景区内也没有“景中景”这样的重复收费。

  不靠门票创收,钱从哪来?戴斌说,美国国家公园为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由美国内政部下辖的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经费主要由该机构拨款,还有一些经费由社会团体、基金会或私人捐赠。

  而目前我国景区基本上是管委会体制,以自负盈亏为主,即使有政府补贴占比也很小。国内景区收入来源单一,难免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现在不少古镇都拦起来收费,这样的发展思路就有问题。应鼓励游客游览古镇,品尝特色美食、买旅游纪念品,通过这些来获取收入。”楼嘉军认为,地方政府应改变发展思维,鼓励景区结构调整。

  “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是短视行为,而景区的免费将带来周边商业价值的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像西湖景区免费开放,其综合旅游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不降反增,其经验值得各景区经营者好好总结学习。”

  随意涨价,谁来规范?

  “可以考虑通过修订旅游法,对国家层面的5A级景区进行价格限定。”楼嘉军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对具有垄断性的国家旅游资源来说,必须引入监管机制,景区的收入与支出的透明化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

  如何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在网上也引起热议。网友“钟学城”认为,有关部门对涨价不能视而不见或只是阶段性地监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不正当收费应及时制止和查处,以保障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要倒逼旅游景区转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的‘门票经济’转向走产业化道路。或可采用服务补贴、服务外包等形式,实现公园免票或低票价。”楼嘉军说,同时要通过发展和旅游密切相关的周边服务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多种旅游类型,实现旅游景区收入的多元化。

  短评

  景区发展要 摆脱“门票依赖”

  国庆长假将临,许多景区的门票又按照惯例开始了新一轮涨价,理由:“成本上涨”。一个反例,就是长期坚持免费的杭州西湖,依然对游人免费。

  难道西湖就没有管理成本、经营成本?西湖门票免费,但西湖景区的发展一点没有耽搁,别的景区为何不能“学习”?关键的原因,在于许多景区患上了“门票依赖”症。“门票依赖”,根源在于管理者“懒政”、经营者“懒营”。从祖先那儿一直留传下来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拉条绳子立个桩,就开收“买路钱”。

  自然历史风景名胜本属公共资源,适当收取费用以资平日运转维护也属正常,但频繁涨价让秀美河山变成百姓“玩不起的风景”。问题出在哪?目前大部分景区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维持运转,而不愿开动脑筋,深入发掘景区内涵,加强服务,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把景区的收入从门票转向后续服务。

  西湖景区自2003年免费后,每年因此减少门票收入2500多万元,但公园免费带动了景区商业网点经营价值的提升,不仅抵补门票收入,而且使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带动了杭州旅游产业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其成功之道就是从市场出发,把景区生存发展纳入旅游产业链的市场大局。

  由此可见,景区发展不能躺在门票上睡大觉。如果开动脑筋,打组合拳,总有办法可以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比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适当的转移支付,推动景区转变发展模式。再比如,有关部门可以引导景区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等等。

  摆脱“门票依赖”,还应建立合理的票价生成机制,对价格上涨幅度有所控制,并对景区票价收入和支出用途向公众公布,形成政府监督有效、景区收支透明、百姓消费明白的机制。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