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936年邹韬奋曾发起援绥捐款 当日遭上海当局拘捕

2014年10月15日 14:12 来源:北方新报 参与互动(0)

  1936年11月14日,日伪军分三路进犯绥东(今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等地),绥远面临危亡,绥远及全国爱国军民义愤填膺,奋起抗战,绥东地区成为抗战前线。当时邹韬奋身在上海,他主编的周刊《生活星期刊》已出至第一卷第24号。邹韬奋关注绥远局势,利用主编的刊物,宣传抗日主张,支持绥远抗战。每期刊物头条都是邹韬奋的署名文章。日军进犯绥东十几天后,《生活星期刊》出版了第一卷第26号。这期刊物的封面主题是“往前线去”,封面是开往前线的军用马车和坐在车上的武装战士照片。封面右上角印着“韬奋主编”字样。内文也用大量篇幅报道了绥远抗战情况。为了用实际行动支持绥远军民,本期刊物刊登了《发起全国读者“以一日贡献绥远抗战”启事》,还配发了“一致抗敌”短文。这篇短文呼吁:“民族解放的前哨战已在绥远爆发了。本刊全体同仁除实行‘一日贡献’,以一日工资所得慰劳绥远前线将士外,并竭诚希望全国民众一致踊跃输将,以充前方军实……”该刊同期刊发了《本社收到援绥捐款(第一次报告)》。1936年11月21至24日,4天时间里,共有258个团体及个人捐款,捐款总额461.44元。邹韬奋先生捐款8元,是个人捐款数额最多的人。

  就在邹韬奋先生编发这期刊物稿件时,即11月23日中午两点三十分,上海市政府公安局会同法租界探员拘捕了邹韬奋。先后被捕的还有进步人士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王造时、史良和沙千里。这就是国民党政府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所幸的是上海当局迫于舆论压力,对刊物尚未封杀,这期刊物得以如期出版发行。编辑部以“同人”署名,在头条位置,即每期刊发韬奋先生署名文章的位置,刊发了《向读者报告一件意外的事情》一文,向读者披露了邹韬奋先生被捕的消息。

  由于邹韬奋先生的发起,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和团体援绥捐款日增。

  11月24日,傅作义部收复百灵庙,歼敌千余名,史称百灵庙战役或百灵庙大捷。中共中央及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于12月1日发表《关于绥远抗战通电》,动员全国人民进行援绥运动,通电要求南京当局调集大军增援晋绥前线,动员全中国陆海空军准备全国性抗战。百灵庙战役后,先后有以黄炎培为团长的上海各界绥远慰劳团携10万慰劳金抵绥,北平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由文学院长梅贻琦、教授朱自清带队的代表团来绥。北平学联发起万件皮衣运动,提出“千针缝、万针缝,送给绥远战士杀敌打冲锋”。何香凝女士为激励百灵庙前方杀敌将士,组织了上海妇孺抗日慰劳团,著名电影艺术家陈波儿、崔嵬,女作家吴似鸿、熊玉兰以及陶行知先生所组织的儿童团团员等都是成员。慰劳团到百灵庙慰问,演出其间著名音乐家吕骥教唱救亡歌曲,并谱写“三十五军军歌”。百灵庙战役后,全国各阶层民众捐款达300万元以上。文/王  钟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