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辛新作关注2亿人打工群体 聚焦“临时夫妻”

2014年10月20日 09:28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近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从事文学创作40年的叶辛最有感触的就是“作家的生命就是靠作品说话,要拿出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当年叶辛的《蹉跎岁月》小说和电视剧都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很多地方台还没有拍电视剧的能力,当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一部比较好看的电视剧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这就是沾了当时的新媒体的光。”

  叶辛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个数字。1982年,中央电视台要把《蹉跎岁月》改编成电视剧,怕叶辛改本子改得不认真,就对他说,你要比写小说更认真——你的小说印了30多万册,发行量很大,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台电视机吗?当时的统计数据是6000万台,而且,打开一台电视机还不止一个人在看。到1995年电视剧《孽债》播出时,央视的朋友说,全国的电视机数量已经是3.6亿台了,有好作品上电视,关注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你一定要搞出好东西来把大家的眼球抓住。叶辛感叹,同理可见,新媒体也在让好的作品“长上翅膀”。

  在座谈会上发言时,叶辛称自己今年又写了长篇小说《问世间情》,写的是进城打工一族中时有所见的临时夫妻现象,书出版短短几个月,就印了好几次。叶辛告诉记者,自己最早听到临时夫妻这个现象是1998年去广西南宁采风。所谓临时夫妻,就是一起打工的一对男女下班后住在一起,像夫妻一样,但实际上,他们各自都有或是留在家乡务农或是在别的地方打工的配偶及子女。之后在与社科院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交流时,叶辛也多次听到这个话题。“这个题材很容易进小说的,十几年来我为什么不写?因为这是改革大潮中的支流,我们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我去写这样一个支流,怎么去写?”但是去年年初,全国人代会上,有打工族的代表提出了这个话题,呼吁关注打工族中的临时夫妻现象。中国妇联回应这个代表的发言说,根据统计,2亿多打工族中,这样的临时夫妻可能不少于10万对。

  当叶辛确定要写临时夫妻这个题材的小说时,他先做的,是下生活。他在城乡结合部住了差不多一年。“小说写到的茶馆,我去坐过;写到的工厂里9块钱的盒饭,我去吃过好多次;写到的老镇古街,也是我常去的。厂房里也去过,了解生产环节,一道道向工人请教工序。”有当地的朋友看了小说笑叶辛,你瞎写嘛,现在上海怎么可能还有2块钱一壶茶的茶楼。叶辛告诉朋友地方,让他自己去看,绝对真实,“就连小说里写到的茶楼黑板上的说书预告,都是我从茶馆里抄来的。我如果没有去过,绝对不敢这样写的。”

  叶辛说,今年对他来说,是个丰收年,前前后后有7本书要出版,但若说新书他只会提《问世间情》。原因何在?“《问世间情》涉及到的是打工群体,根据统计,16岁到59岁的打工群体有2亿多人。我从临时夫妻这样一个角度切入,倒也不是说我有多少悲悯之心,但是我看到生活中有过这种烦恼的感情经历的男男女女,像生活中漩涡般打转转似的情景,这是一种新的矛盾,处理好这样的矛盾有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意。2亿多人这个群体,需要更多的关注。” 据《新民晚报》

  叶辛

  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69年去贵州插队,在乡间待了十年。1977年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此后共出版著作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根据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其本人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均在国内引起轰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家。电视剧文学本《风云际会宋耀如》荣获“金狮荣誉奖”。叶辛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并荣获全国首届五一劳动奖章;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