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原始村落的彷徨——“世外桃源”该不该修路

2014年10月30日 1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德钦10月30日电 题:云南原始村落的彷徨——“世外桃源”该不该修路

  作者 和晓莹

  10月,正是云南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色彩最为斑斓的季节,村民阿荣玛的眉头却开始紧锁起来:“人来得多,垃圾来得多。没有公路,垃圾很难运出去。”

  梅里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交界处,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连绵十三峰,峰峰壮丽。其脚下的原始村落雨崩村景色优美,雨崩神瀑也历来是藏传佛教朝拜的圣地。当地民风淳朴,被称为“世外桃源”,但因未通公路,需徒步或骑马18公里,翻越海拔3700米的垭口才能进入。

  30日,记者见到阿荣玛时,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担忧。在下雨崩村当了12年的队长,阿荣玛见证了雨崩村从只有朝圣者来访,到各地游客蜂拥而至的变化。虽然至今不通公路,但游客们还是通过18公里的人马驿道纷至沓来。

  大量游客的到访给雨崩村留下了许多垃圾,阿荣玛想,雨崩是不是也到了应该建一条公路的时候,好让这些垃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但雨崩上村雪域藏巴乐客栈的老板娘都吉卓玛却有不同的看法。“垃圾可以通过马匹运送出去,只要把雨崩的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好,不一定要通公路。”她认为,正因为至今未通公路,雨崩村的生态环境才得以很好的保护,一旦公路打通,大量游客的涌入,会让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遭到破坏。

  事实上,雨崩村是否应该通路,一直是雨崩村村民和外界争议的一个焦点。

  “作为驴友们的一个徒步天堂,雨崩不修路肯定要比修了路更具有魅力。但是,我们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当地村民也有享受现代化的权利,一直将他们与外界隔绝,这是不公平的。”云南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龙勇诚表示,近年来,他多次进入雨崩村考察发现,不通公路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多有不便。此外,游客的不断增加也给当地带来废弃物处理的压力。

  “以前我们根本没有垃圾的概念,有游客进村子以后,我们才知道什么是垃圾,也才知道我们和外面的世界相差那么远。”阿荣玛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们想与外界建立更多联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雨崩上下两村的30余户人家已经靠人马的力量,徒步18公里,翻越3700米垭口,将多辆拖拉机扛进村里,并且从村里往外修了四五公里的路。

  “修不修路不是问题,怎么修是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雨崩村是云南省乃至全中国一个生态和文化保存完好的典型村落,修路会不会破坏周边地表植被,引来不可逆的生态环保问题,会不会让仅存的民族文化逐渐消失?”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全泉表示,雨崩村的“退”与“守”还需多方考量,借鉴国内外一些典型民族文化村落的发展经验,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2003年7月“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迪庆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雨崩片区作为藏民族朝拜神山的内转经线路,成为梅里雪山景区的最热景点。大量游客的涌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垃圾,由于雨崩至今不通公路,垃圾清运难度大,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滞留景区内尚待清运、处理的垃圾就有50余吨。(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