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周作人曾请俞平伯于燕京大学兼职 遭婉拒

2014年11月20日 08:32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说来也怪,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走上反传统的道路,而一旦成熟以后,有时又会回归传统。“五四”时期那些风风火火地向传统进击的诗人、学者们,后来很多人纷纷反思自我,归依传统。俞平伯此时年纪并不很大,但是却似乎已经淡化了最初书写白话诗的狂热,而增添了一份学者的平静。从《冬夜》,经《西还》,到第三本诗集《忆》,留下了这一精神轨迹,他开始追挽童年消失的记忆,内敛的外表下透着淡淡的感伤。他已经从“诗的年龄”踏入人生的“散文时期”。的确,在他接受新校长罗家伦的邀请转任职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的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杂拌儿》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其内容涉猎广泛,多有盎然的情趣。以后又有《燕知草》《古槐梦遇》行世,二书均由周作人作序,追求一种朴素的趣味。

  受夫人的影响,俞平伯在1931年前后十分热衷于昆曲,先是和浦江清、冯友兰、陈盛可等人不定期地随曲师学唱。1935年3月,他们还成立了有名的昆曲社谷音社,专门聘请吴梅为导师,将谷音社办得有声有色。可以说,文学、诗歌和昆曲是俞平伯一生中的几大爱好。到清华大学后的一段时间,俞平伯主要致力于古代文学尤其是诗词的研究,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了他的《读词偶得》,此书对诗词的赏析和研究颇有助益,后来再版多次。值得赞赏的是,此间研究“词中之杜甫”周邦彦的《清真词释》,作为前书的姊妹篇,也告竣工,这算是了却了他当年随黄侃学清真词时未遂的心愿。

  抗战爆发后,因家有年迈的父母,难以随学校南迁,所以整个抗战的8年,俞平伯是在沦陷区北平度过的。因为向学校请了长假,经济自然拮据,俞平伯只得偶尔写点文章,唱唱昆曲,1938年才接受私立中国大学国学系聘请,教授《论语》和《清真词》。1939年,周作人曾请他到燕京大学兼职,但其时周任伪职,俞平伯平时温和儒雅,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拿捏得非常准,便婉言拒绝了。从1938年直到抗战胜利,俞平伯始终在私立中国大学任教,补贴家用,基本上还算衣食无虞。日本投降后,俞平伯于次年5月曾赴天津工商学院讲学,满心欢喜;可是8月12日,一生感情笃深的挚友朱自清在医院即告不治,他悲痛不已,写了很多诗文寄托自己的悼念之情。1948年起,俞平伯在北大教书,生活几乎陷入困境,每月500元的工资仅能买50斤棒子面。转眼进入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了,俞平伯看到了希望,积极参加各种文艺和社会活动,心情格外兴奋。5月份他被推举为北平解放后北大第一任校务委员会委员,7月又成为全国文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撰写了大量诗文,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到了1949年,五十有一的俞平伯虽然偶尔也在追问人生的究竟,但心境却是愈加恬淡。转年10月12日,其84岁的老父亲俞陛云过世。按理说,俞平伯当时身为中国文联委员、北大校务委员,为老人举办丧仪不该是什么难事。但他却实在是过于拮据,又不想让父亲走得太寒酸,无奈之下雇人力车奔文化部而去,想向在那里任职的熟人文怀沙借一点钱应急。说起来文怀沙算章太炎的学生,而章太炎和俞家又有很深厚的交情,所以俞平伯和文怀沙才慢慢熟了起来。他说明来意后,文怀沙也是愁眉紧锁,因为他吃供给制,收入微薄,在学校兼课费用也极其有限,爱莫能助。没办法,俞平伯又试探地问:“你不是与上海棠棣书店的老板王耳挺熟吗?”言外之意是是否可以帮着向他借点钱。

【编辑:上官云】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