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免费游故宫”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

2014年11月21日 14:47 来源:东南快报 参与互动(0)

  新闻背景 今年12月开始,故宫博物院将在淡季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试行主题免费开放日,以引导部分观众错峰参观。按照规划,享受免费游故宫的包括五类人群,分别为教师、大专院校学生、现役军人和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志愿者。

  伴随着消费结构从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向耐用消费品时代,旅游逐渐从精英消费转向大众消费。旅游不仅使人们释放压力和紧张情绪,消除日常生活的不适,也为人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年接待观众超过1000万人的博物馆,络绎不绝的游客既见证了故宫的吸引力,也给故宫的文物保护、安全保卫、环境承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透过表面的热闹喧嚣,故宫也存在着瓶颈和短板——全年观众接待量分布不均衡,尤其是淡旺季差距十分明显。“免费游故宫”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实行分流措施,以此引导部分观众避开参观的高峰期,获得更好的参观环境和文化氛围。

  旅游作为一种将消费者的需要、认同、情感和文化勾连起来的经济活动,是对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的外在呈现。作为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故宫举办“主题免费开放日”,有助于扩大公众参与。然而,公众最大的纠结点,不在于“免费游故宫”的制度善意,而是对教师、医生等五类群体区别对待存在分歧。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些景区为了招揽游客,可谓绞尽脑汁。与“属猴免票”“李姓免票”“背诗免票”不同,“免费游故宫”将惠民利民的举措与游客的职业身份挂钩,是否合理?这种“另眼相看”的做法,是否背离了公平正义,是否涉嫌反向歧视?在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即使是惠民举措,也可能会引发质疑。

  故宫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争取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对教师、医生等群体实行倾斜性照顾,背离了一视同仁的公平原则。从实质上看,对“五类群体”给予特殊对待,是物质激励和符号互动的有机结合。每月第一个星期三这样的时间节点,能够享受到“免费游故宫”的只是少数人。从这个角度上说,“免费游故宫”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向全社会传递出尊重和认同“五类群体”的符号信息。

  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难免会引发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免费游故宫”尽管有着良善的初衷,却由于在细节上考虑不够周全,让人五味杂陈。故宫管理者只有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吸纳公众意见,所制定出的举措才能更有“准头”,惠及更多的老百姓,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作者杨朝清

【编辑:宋宇晟】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